糖丝绕心
苏芮的诊室里总飘着一股淡淡的雪松味香薰,可这味道压不住来访者眼底的焦灼。周三下午,她送走一位反复擦拭手心汗渍的程序员后,盯着诊疗记录上“中度焦虑,伴强迫性思维”的诊断,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从业八年,她见过太多被生活齿轮碾得喘不过气的人,药物和认知疗法像精准的扳手,却总差一点能拧开他们心里那根紧绷的弦。
这天傍晚,苏芮绕路去老城区买母亲爱吃的桂花糕,巷口忽然围了一圈人。挤进去时,她看见一位穿蓝布衫的老人正捏着琥珀色的糖坯,拇指轻轻一按,再用小剪子飞快勾勒,几秒间,一条鳞爪分明的小龙就卧在了竹板上。阳光斜斜照在糖龙身上,折射出暖融融的光,周围原本吵嚷的孩子瞬间安静下来,连路过的上班族都放慢了脚步,眼神里的疲惫似乎被那抹甜意冲淡了些。
“这是陈师傅,双生谷糖龙的传承人。”卖桂花糕的老板娘凑过来,“他每周三都在这儿做糖龙,说让大伙儿沾沾喜气。”苏芮看着陈师傅揉、捏、拉、剪的动作,每一步都慢得像在与时间对话,手里的糖坯在他掌心渐渐有了生命。她忽然想起诊室里那些总说“控制不住想太多”的来访者——如果让他们把注意力放在这样具体的、能触摸到的事物上,会不会不一样?
第二天,苏芮开车去了三十公里外的双生谷糖龙传承基地。推开木门时,满院都是熬糖的焦香,几位年轻人正围着一张大木桌,手里的糖坯在阳光下拉出细细的糖丝。陈师傅正在给学徒示范龙尾的弧度,听见动静抬头,看见苏芮递来的名片,眉头微微一皱:“心理医生?我们这是做手艺的地方,和治病没关系。”
“我不是来治病的。”苏芮指着一位正专注拧糖的小姑娘,“您看她,捏糖的时候,眼睛里没有一点杂念。现在很多人心里慌,不是身体出了问题,是心没地方放。我想,或许糖龙能成为那个‘地方’。”她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合作开一个“糖龙疗愈工作坊”,让焦虑症患者来学捏糖龙,用专注的手工制作代替纷乱的思绪。
陈师傅沉默了很久,指了指墙角摆着的一排旧竹板:“我师父以前说,糖龙是活的,你用心对它,它就会帮你稳住心神。去年有个失恋的姑娘来学捏糖,哭着捏完第一条龙,说心里好像空出一块地方,能喘过气了。”他顿了顿,把一块刚熬好的糖坯推到苏芮面前,“你先试试。”
苏芮学着陈师傅的样子,把糖坯放在掌心揉软。糖坯刚出锅时还有点烫,她下意识地集中注意力感受温度,指尖传来的温热触感让她瞬间忘了诊室里的压力。捏龙首时,她反复调整角度,生怕龙角捏歪,等终于把一条歪歪扭扭的糖龙放在竹板上时,才发现自己已经专注了整整四十分钟——这是她近半年来,第一次没有被工作和焦虑打断的“完整时间”。
“成,这事儿我干。”陈师傅拍了拍桌子,“但有一条,不能把这儿当成医院,就叫‘工作坊’,大家都是来学手艺的。”
第一期工作坊来了八个人,苏芮提前和他们约法三章:不带手机,不聊工作,只专注于手里的糖。三十岁的林薇是第一个报名的,她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因为连续半年熬夜赶项目,患上了严重的睡眠焦虑,经常凌晨三点还睁着眼睛想“方案会不会被毙”。
第一天走进工作坊,林薇就攥紧了背包带,眼神不停扫过周围的人。陈师傅没让他们直接捏龙,而是先教揉糖坯:“把糖当成你的朋友,别跟它较劲,它软你就轻点儿,它硬你就多揉会儿。”林薇学着用力揉糖,掌心的酸胀感让她暂时忘了脑子里的KPI,等她反应过来时,手里的糖坯已经揉得发亮,像一块小小的琥珀。
“这是我第一次,没在十分钟里想过工作。”休息时,林薇小声对苏芮说,指尖还沾着糖屑。
工作坊每周开两次,每次两小时。苏芮会坐在角落做记录,偶尔也跟着捏两条糖龙。她发现,每个人捏的糖龙都带着自己的心事:做会计的老周捏的龙总是规规矩矩,龙鳞排列得像账本上的数字;刚上高中的小宇捏的龙总带着翅膀,说想让龙带着他“飞离”补习班;而林薇的龙,从一开始歪歪扭扭的小蛇,慢慢变得舒展,龙尾的弧度越来越柔和。
有一次,林薇在捏龙爪时,突然想起上周被领导批评的场景,手一抖,糖龙的爪子断了。她瞬间红了眼,把糖坯往桌上一扔:“我怎么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苏芮没说话,只是拿起那块断了的糖坯,重新揉软,然后递给她:“你看,糖坏了能重新揉,事情错了也能再来。”
那天,林薇花了四十分钟,重新捏了一条龙。这次,她特意把龙爪捏得更粗壮,还在龙背上加了一朵小小的糖花。“我想通了,方案被毙了可以改,没必要跟自己较劲。”她把糖龙递给苏芮看时,眼里有了久违的笑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