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廊里传来孩童的嬉笑声,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迷你糖龙跑过,糖丝在风里拉出晶莹的线。她们是苏伯在社区学校教的学生,最小的那个总把龙尾捏成兔子形状,苏伯从不纠正,只说"龙有九子,多一个兔尾也无妨"。
林砚之摸出手机,屏幕上是昨天收到的照片:双生谷的新作坊里,二十个年轻人围着灶台,手里的糖坯在阳光下泛着琥珀色。其中有几个是留守儿童,去年在公益课堂上学会这门手艺,现在成了暑假工坊的志愿者。
"林老师,该去领证书了。"工作人员的声音传来。他最后看了眼手里的青铜勺,勺柄的"竹"字被摩挲得发亮。远处的会场上,国歌正在响起,林砚之忽然觉得,那旋律里混着糖液沸腾的咕嘟声,混着孩童们捏糖时的欢笑声,混着百年间所有匠人低头专注的呼吸声。
证书捧在手里时,林砚之闻到一阵熟悉的香气。转头看见苏伯正从布袋里掏出个纸包,里面是刚熬好的糖块。"尝尝,"老人笑得眼角堆起皱纹,"按你祖母的方子,加了点桂花。"
糖块在舌尖化开时,林砚之忽然懂了阿竹那句话的意思。就像此刻,阳光落在证书的烫金大字上,也落在远处奔跑的孩童发梢上,落在所有正在揉捏糖坯的手指间——所谓传承,从不是把技艺锁进玻璃柜,而是让它活在烟火气里,活在人的掌心与舌尖,活在每个愿意为它停留的瞬间。
散场时,林砚之把青铜勺别在腰间。阳光穿过大会堂的穹顶,在他身后投下长长的影子,像一条正在舒展的龙。他知道今晚的双生谷,作坊的灯一定亮着,年轻人们会守在灶台前,等着把新熬的糖液,变成明天的故事。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