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元年夏,烈日炙烤着弘农郡的城墙,连护城河的水位都下降了不少。张绣站在城楼上,眯着眼睛望向远处尘土飞扬的官道。近来进出城门的流民比往常多了不少,这本不是什么稀奇事,但这些人行色匆匆,眼神闪烁,让他心中隐隐不安。
副将李肃快步登上城楼,禀报道:“将军,今日截获了几名可疑之人。”
张绣转过身,“带上来。”
三名衣衫褴褛的汉子被押上城楼,他们低着头,却不时用余光打量四周。张绣注意到其中一人虽然穿着破烂,但双手却出奇地干净,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
“搜身。”张绣简短地命令道。
士兵们立刻上前搜查。当搜到那个双手干净的人时,他突然挣扎起来,但很快被按倒在地。
当靴底被撬开时,夹层中露出一张看似空白的麻纸。李肃正要丢弃,张绣却抬手制止:“慢着,试试用火烤。”
士兵取来火把,在纸张下方轻轻烘烤。渐渐地,淡黄色的字迹如鬼魅般浮现出来,密密麻麻写满了整张纸。
张绣凑近细看,辨认出信中字迹。
“关中祭酒谨遵师君之命,已广纳流民三百余户,皆安置于华阴山中……”
五斗米教!
张绣猛地合上信件,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带下去严加审问!尤其是这个鞋底藏信的!”
当天夜里,城防营的审讯室内烛火通明。张绣亲自坐镇,命人将那名间谍绑在木架上。那人嘴角却挂着诡异的笑容,对任何问题都闭口不答。
张绣冷笑:“你以为不说话就能蒙混过关?五斗米教的密写术确实高明,但既然落在我们手里……”
话音未落,间谍突然剧烈抽搐,嘴角溢出黑血。张绣箭步上前掐住他的下巴,却为时已晚。那人咬碎了藏在牙缝中的毒囊,转眼间便气绝身亡。
张绣低声咒骂了一句,随即便转头审问剩下两人。
那两人招了,承认自己是五斗米教的鬼卒,也就是小喽啰。而那鞋底藏信之人是五斗米教的祭酒,名叫赵显,负责联络关中各地的信徒。张鲁已经秘密派遣了多名祭酒潜入关中,专门拉拢流民和低级官吏。
接下来几日,张绣亲自带队,以弘农郡为中心,向四周州县展开秘密调查。调查结果令人心惊,五斗米教不仅吸收流民,还渗透进了地方官府。一些不得志的小吏被金钱和许诺的官职所诱惑,成为了五斗米教的耳目。
张绣在调查中还发现,五斗米教正在囤积粮食和武器。
虽然张绣及时发现并强力镇压,但隐患依然存在。
他深知此事事关重大,立刻写信一封,派人快马加鞭送去翊京。
……
【当前时间:东汉建安元年六月十五】
【叮——签到成功,获得“压缩饼干(1000公斤)”】
王镜刚完成每日签到,便听到门外亲卫急促的脚步声。
“主公,弘农张绣将军急报!”
她展开密信,神色逐渐变得凝重起来。信中详述了五斗米教祭酒在关中活动的证据。
五斗米教,已不容忽视。
在她脑海中,关于这个教派的记忆纷至沓来。
五斗米教,又称天师道,由张道陵于东汉顺帝年间创立。因其信徒入教需缴纳五斗米而得名。该教以《老子》为经典,将符咒治病、道德教化与社会互助结合,形成政教合一的组织模式。
张道陵及其子孙张衡、张鲁世袭“天师”之位,通过下设的祭酒管理“二十四治”教区,并设立义舍为民众免费提供食物,借此吸纳信徒。
作为第三代天师,张鲁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际,凭借宗教势力掌控汉中。他先依附益州牧刘焉,获任督义司马,后与刘焉之子刘璋决裂,攻占汉中,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在其治下,五斗米教以义舍救济流民,推行轻刑重教,使汉中成为乱世中的相对安定之地。与发动黄巾起义的太平道不同,五斗米教更侧重社会改良与基层治理。
各方对五斗米教的态度截然不同。
普通百姓将其视为救苦救难的米道,称赞天师和祭酒画符治病,义舍管饭,犯错忏悔即可,比官府宽厚得多。
士族官僚则斥其为蛊惑人心的妖道,认为张鲁借宗教自立,不交税赋,理应剿灭。
在张鲁眼中,他则是在建立政教合一的理想国。五斗米教后来演变为正一道,成为道教正统流派之一,影响深远。
如今,五斗米教开始向关中扩张。面对这一局势,必须慎重应对……经过权衡,王镜决定先下手为强,遏制对方的扩张势头,与此同时,等待合适时机,尝试招降收为己用。
……
丞相府,议事厅
“今日召集诸位,是为了一件紧急军务。”
王镜坐在主位上,案几上摊开着密报。
刘备、张辽、马超和贾诩依次落座。
张辽挺直腰背:“主公但有所命,末将万死不辞。”
王镜指尖划过案上密报,冷声道:“五斗米教在关中渗透日深,暗中囤积兵器、收拢流民,分明是图谋不轨。若等他们坐大,恐成心腹大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手握金手指,在三国当天命之女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手握金手指,在三国当天命之女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