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孙家世代受朝廷的大恩,实在是厚重无比。自从我接管辽东以来,又接连受到陛下的荣宠,这份恩情我无以为报。我本应该拼死效力,可之前因为行事不够果断,没有及时抓住贼寇,让陛下对我产生了怀疑。我之前上表所说的那些计划,其实只是想让孙权的势力疲惫不堪,自行灭亡,我真的不敢背叛朝廷,去依附孙权这样的僭越之贼。可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却趁机诬陷我,编造各种罪名,让陛下产生了误会。幸亏陛下仁慈,多次宽恕我,让我有机会弥补过错,免除罪责。要是陛下当初没有宽恕我,我早就粉身碎骨,辱没祖先了,又怎么能立下这样的功劳呢?我既为这次的胜利感到高兴,能让我有机会向陛下表明忠心,又为之前的变故感到悲伤。现在我心里还是很害怕,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还请陛下能像春天一样仁慈,消除对我的怨恨和疑虑,体谅我的一片苦心,让我能一直为朝廷效力,就算是死了也会感恩戴德。”
“陛下对我的恩宠,让我倍感荣耀,可我还未来得及报答,就因犯下过错,惹得陛下震怒。我本应被立即处死,以儆效尤。但我之所以做出违背常理、假装与东吴相通的举动,实在是因为当时处境艰难,我一心想为国家效力,却还未立下功劳,又害怕受到陛下的严惩,担心自己还没来得及洗刷罪名就身首异处。所以,我才冒险谋划了一年,派人引诱东吴使者前来。我深知孙权一直想拉拢我,对我辽东郡虎视眈眈,之前我对他的示好从未回应,这次他得知我派使者去,肯定不会起疑。结果正如我所料,他派来的使者阵容庞大,不仅有上卿率领众多人马,还带来了堆积如山的财物,给予我极高的礼遇。可他们万万没想到,一到辽东就被我一网打尽,这一战,他们死伤逃亡的有一千多人,真是大快人心!我这一举动,狠狠地打击了孙权这个狡猾贼寇的嚣张气焰,挫败了他的阴谋,也向天下人展示了他的无能,让他颜面扫地。我一心想着为国家效力,虽然犯下了严重的过错,但这次也立下了不小的功劳,还望陛下能原谅我逾越规矩的罪过,看到我这点微不足道的功绩,让我能继续蒙受国恩,为国家尽忠到底。”
魏明帝看了公孙渊的表章后,权衡再三,觉得公孙渊虽然行事有些莽撞,但毕竟斩杀了孙权的使者,也算对曹魏忠心耿耿。于是,明帝任命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乐浪公,依旧让他持节、统领辽东郡。
中领军夏侯献得知此事后,向明帝上表进谏:“公孙渊之前竟敢违抗王命,不向朝廷进贡,他心怀二心,妄图在曹魏和东吴之间周旋。他既倚仗着辽东的险峻地势,又想借助孙权的势力,所以才如此嚣张跋扈,在海外肆意妄为。不过,宿舒亲眼见识过孙权的军队和府库,知道他实力并不强大,不足为惧,公孙渊这才下定决心斩杀孙权的使者。而且,高句丽、濊貊与公孙渊素有仇怨,时常侵扰他。如今公孙渊外无东吴的援助,内有胡寇的威胁,他心里明白,朝廷随时都能从陆路对他发起进攻,肯定会心怀恐惧。在这个时候,陛下应该派遣使者,向他阐明利害关系。奉车都尉鬷弘,早在武皇帝时期就开始奉命出使,为朝廷开辟道路。文皇帝即位后,想与各地互通往来,派鬷弘带着妻儿回乡,还赏赐给他车马、耕牛和百匹绢。鬷弘感恩朝廷的厚恩,一心想为朝廷效命,甚至请求留下妻儿,自己独自承担出使的重任。公孙康就是因为鬷弘的出使,才向朝廷称臣。鬷弘因出使有功,还被赐爵关内侯。他性格果敢刚烈,一心为国,日夜操劳,只想为朝廷竭尽所能。他出身名门望族,从小就喜好学问,博览群书,见识广博,能言善辩且谈吐不俗,引经据典就如同从自己心中流出一般自然。他在本郡任职时,能力出众,常常名列前茅,当地的士人都对他十分敬重。如果要派使者前往辽东,我认为鬷弘是最合适的人选。他对辽东的风土人情十分熟悉,能言善辩,足以打动公孙渊;他目光敏锐,能看清局势;他才能出众,足以完成使命;他言辞恳切,足以让人信服。如果他出使成功,就算是当年郦生说服齐王、陆贾劝说尉佗,也比不上他。陛下若想成就大业,就不应舍弃像鬷弘这样的人才;若想医治重病,就不应放弃像扁鹊这样的良医。还望陛下能采纳我的建议。”
喜欢白话三国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白话三国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