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八月戊申日,曹芳偶然间来到集市,看到那些被官府售卖的官奴婢。这些奴婢们,有的年已七十,满脸沧桑;有的身患重病,行动不便。曹芳心中一阵刺痛,他感慨道:“这些人都是生活困苦之人,本该安享晚年,却被官府在他们力竭之后售卖,实在是不合理。”于是,他当即下诏:“将这些官奴婢全部释放为良民。若有人无法维持生计,郡县要给予救济。”曹芳记得自己刚即位时,就曾下诏让六十岁以上的官奴婢免为良人,可如今七八年过去了,却又出现售卖七十岁官奴婢的情况,实在让他难以理解。
八月己酉日,曹芳又下达了一道诏书:“我原本打算在十九日亲自祭祀宗庙,昨天外出时看到道路正在修整,可如果下雨又得重新修整,实在是浪费人力物力。我常常想到百姓们劳役繁重,生活困苦,心中十分忧虑。道路只要能通行就好,听闻有人为了修道路,打骂老人小孩,让百姓疲惫不堪、流离失所,我又怎能安心地从这样的道路上经过,去宗庙祭祀呢?从今往后,一定要明令禁止此类事情发生。”
冬天十二月,曹芳完成了《礼记》的学习。他一如既往地命太常带着太牢之礼前往辟雍祭祀孔子,让颜渊配享。这一年,吴国大将朱然再次侵扰柤中,斩杀俘获数千人,柤中一万多户百姓和官吏被迫渡过沔水。司马懿得知后,向曹爽建议:“如果让这些百姓回去,他们肯定会再次遭到侵犯,不如暂时把他们留在这边。”曹爽却不以为然地说:“如今不加强沔南的防守,却把百姓留在沔北,这可不是长久之计。”司马懿耐心解释道:“并非如此,任何事物放在安全的地方就安全,放在危险的地方就危险。兵法上说,成败在于形势,安危在于态势,形势是统领众人的关键,不可不慎重考虑。假如敌军两万人截断沔水,三万人与沔南的魏军对峙,再派一万人在陆地劫掠柤中,你该如何救援呢?”可曹爽固执己见,没有听从司马懿的建议,最终还是让百姓们回去了。结果,朱然再次来袭,大败魏军。袁淮见状,向曹爽进言:“吴楚之地的百姓体质柔弱,才能有限,没有多少杰出的人才,论实力根本无法与我们抗衡。但他们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心头大患,就是因为他们以长江、汉水为屏障,擅长水战,形势有利就上岸劫掠,形势不利就退回水中,我们进攻他们的路途遥远,优势难以发挥。孙权十几年来,在江北频繁打猎练兵,修缮武器,加强防御,还多次侵扰我们。用兵之道,贵在以饱待饥、以逸击劳,军队不宜长期在外作战,行军不宜过于深入。防守的地方少,力量就能集中,就能更加稳固强大。如今我们应该舍弃淮水、汉水以南的地方,向后撤退,避开敌军锋芒。如果敌军敢进入中原腹地,侵犯我们的边境,我们就能利用他们的短处,发挥我们的长处。如果他们不敢来,边境就能安宁,我们也不用再担心劫掠之苦。只要我们国家富强,军队强大,政治清明,百姓齐心,要征服他们就不是难事。现在襄阳孤立在汉水以南,敌军顺着汉水而上,就能截断襄阳与外界的联系,我们若能一战取胜,襄阳不攻自破。所以,襄阳留着对国家没什么益处,失去了也不可惜。从江夏往东,淮南各郡,因为靠近敌军边境,容易被劫掠,这些年损失了多少?如果把百姓迁徙到淮北,远离敌军,百姓就能安居乐业,再也不用担心被侵扰了。”然而,曹爽依旧没有采纳袁淮的建议,魏国的边境危机依旧没有解除。
喜欢白话三国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白话三国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