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丹不停地在城头为守军的士卒和乡勇们打气,老辣地指挥着众人如何最大程度地杀伤黄巾贼。
他不愧是经历过边境与胡人的大战,作战经验无比丰富。
守军的弓弩手们听到命令,纷纷拼尽全力拉弓,箭矢如同蝗虫般飞向城下。
密密麻麻的箭雨让黄巾军士卒们伤亡惨重,有不少黄巾军士卒见势不妙,连忙退了回去。
然而,他们很快就被小头目们怒吼着,拿着刀子又逼了上来。
那些想要逃跑的黄巾军士卒被小头目们毫不留情地砍翻在地,血花四溅,场面惨不忍睹。
其他人见状,心中虽然害怕,但还是鼓起勇气继续向前冲锋。
在汹涌的人潮中,一个半大的孩子,手中紧紧握着一杆木棍,哆哆嗦嗦地跟在人群后面埋头向前狂奔。
他那稚嫩的小脸上布满了惊恐和不安,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停下脚步。
忽然,他被脚下的一具黄巾军士卒尸体绊了一下,“扑通”一声,狠狠地栽倒在地。
然而,攻城的黄巾军士卒实在太多了。
无数的人都闷头赶路,丝毫没有关注脚下有什么。
他们像是潮水般涌来,将这个孩子彻底淹没在人群之中。
这个半大的孩子被人踩了好几脚,“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如果再这样下去,估计过不了一会就会被人踩成了肉泥。
就在这个危急时刻,一只大手伸了过来,将他从地上一把拉了起来。
半大孩子从泪眼朦胧中,终于看清了那个在危难时刻伸出援手的人,竟是平日里不善言辞的隔壁邻居李二叔。
李二叔的脸色苍白,汗水顺着脸颊不断滑落。
但他依然坚定地拉着三娃的手,没有片刻松开。
“快走,三娃,别停下!”李二叔急促地低语道。
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停下来,否则,后面的人就会把你推倒在地。
搞不好,你就永远起不来了。
三娃被李二叔就这样拉着,一路跌跌撞撞地跑到了人少的地方。
李二叔这才稍稍松了口气,放慢了脚步,但依旧警惕地四处张望。
“三娃,记住,别光顾着跑,也要看看脚下。”他低声喝道,“你那小命刚才差点就没了,明白吗?”
三娃边跑边用袖子抹了抹鼻涕,他的声音弱弱地说道:“李二叔,俺真的跑不动了,咋办?”
李二叔闻言,脸上闪过一丝无奈。“还能咋办?继续跑呗。”
他喘息着说道:“俺今天早上也只喝了一碗稀粥,现在也没力气跑了。跟紧俺,俺带你溜达溜达。”
三娃点了点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在这个混乱的时刻,还有人愿意照顾他,已经是莫大的幸运了。
他紧紧跟着李二叔,虽然脚步踉跄,但心中却充满了感激和希望。
这次攻打涿县的黄巾军,虽然人数众多,差不多有五万人。
看似浩浩荡荡,实际上却是一片凄惨景象。
这支看似庞大的队伍,绝大部分人衣衫褴褛,身上的衣物早已破旧不堪。
他们手中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有的拿着木棍,有的握着粪叉,还有的仅仅握着锄头……
能拿铁刀和铁矛的少之又少,好多人手中的武器基本上就是一根木棒。
这样的人即使再多,又能有什么战斗力呢?
只有少部分黄巾军精锐,才有机会穿上皮甲,手中拿着的是汉军制式环首刀和粗制滥造的木盾。
至于铁甲,除了渠帅和一些头目之外,其他人想都别想了。
守军的弓弩手不断把夺命箭矢射向城下的黄巾军士卒,每一次弓弩的发射,都会带走敌人的生命。
然而,尽管守军的弓弩手造成了很大一部分的伤害,却并不能阻止黄巾军的亡命进攻。
这些黄巾军士卒仿佛已经失去了理智,他们不顾一切地向前冲锋,哪怕面对再大的危险也毫不退缩。
他们的眼中只有前方的城池和城中的粮食、钱财,还有……女人。
为了这些,他们愿意付出一切代价。
他们人数众多,攻势如潮,很快便有云梯搭上了城墙。
“滚木礌石准备!”邹丹的声音穿透云霄,铿锵有力。
守军们迅速响应,将沉重的滚木礌石推上城垛,瞄准着云梯上那如蚁附膻的黄巾军士卒,毫不犹豫地砸下。
随着一声声震耳欲聋的轰鸣,几名黄巾军在半空中划过凄厉的弧线,最终重重地摔落在地,血肉模糊。
然而,更多的黄巾军没有退缩,他们前仆后继,如同飞蛾扑火般继续向上攀爬,那麻木的眼神中透露着对死亡的漠视。
程远志站在后方,冷眼旁观这一切,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邓茂看着涿县己军的惨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担忧之情。
“渠帅,这不行啊!没有铁甲,没有铁盾,兄弟们的伤亡太大了。”他的话语中带着焦急与无奈。
程远志闻言,冷笑更甚:“邓兄弟,慈不掌兵。这攻城之战,本就是用人命去填的沟壑。更何况,咱们的粮食也不多了。如果不攻城的话,再过几日,咱们吃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