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华心里很不平静,当听说眼前的人是杨文翰时,李振华马上回想起瑶里镇旅游时,瑶里镇整编博物馆看到过杨文翰的简介。杨文翰被称为最后的红军,因为杨文翰对时局的不明,拒绝参加整编,因为误会还杀了上山和他联络的赣东北书记关英,最后在43年杨文翰及其他的这支队伍被国民党彻底消灭,杨文翰是个极其悲壮的人物。
熊明道:";竹根兄弟,以后我们就是同志了,你可以叫我黎明,我改名了,也是为了不连累家人。我建议你也改个名字。";
";那行,我就改名振华吧!李振华,振兴中华。";李振华答道。
";好,这个名字好,大气。振华你跟我们出去一下,你的两位同乡也可以出去走走,但不要离开这个山坳。";杨政委说道。
李振华交待了佐根、树根几句,便和杨政委、黎明走出了小窝棚。李振华环视了一下四周,这是一个山坳,面积不是很大。山坳东西走向,西高东低,一条小溪从山下向下流过山坳,小溪两边有些稻田,稍高的地方有些旱地,种着番薯、南瓜等。整个山坳四周环山,但山不是很陡。山坳入口也不是很大,而且是长满了树木。没有熟人领路,外人真是很难发现。
杨政委,黎明带着李振华走进了大窝棚。大窝棚边上整齐摆着枪支弹药。杨政委示意李振华、黎明坐到小凳上,自己也拿了一把小凳子坐在他们旁边。对李振华道:";你是刚来就立了大功,这么多好枪、子弹帮了我们大忙啦!";
李振华回答:";政委,这也是机缘巧合,算不得什么。";
杨政委点点头:";这里是弋阳磨盘岭,36年北上失败后,我们退到了这片山里,苦心经营了二年,才在这里站住了脚。黎明是这里游击小队的队长,还有几个小队在其他的地方,我已经通知他们五天后来这边开会,振华啊,不是我不相信你,你说的山外的情况,我们还要核实。";
李振华道:";政委,我理解,我觉得我们要派人到城里面去收集报纸,报纸是了解外面形势的最好方式。";
“这个事我们已经安排了,昨天安排人通知各游击小队回耳开会,就安排了各队回来途中收集消息。还有这两天黎明去一趟弋阳县城打探一下消息。”杨政委说道。
’是";黎明答到,“我现在就出发,早去早回”
黎明说完,向杨政委点点头就出了窝棚。
杨政委道:“振华,我心中还有些困惑,国民杀我们共产党那么多人,你觉得他们会真心对待我们。”
李振华答道:“我在家里时也听说过些事,以前国民党叫我们红军叫红匪,共产共妻,赣南红军走后,那边听说:人要过刀,村要过火。现在国民党要合作,我觉得主要还是火烧眉毛迫不得已,我们也是要小心提防。我估计不久之后国民党会来来找我们,红军也会派人来找我们,我觉得可以谈。但我们也要留后手,我们可以派人去浮梁找陈毅。让一些人以新兵的身份先混进去打探情况,确定消息后,再作打算。”
杨政委很吃惊:“振华,你让我刮目相看啊 !对形势的分析很有条理,我会好好考虑的,5天后的会议,你随我一起参加,你把你今天的分析再梳理一下,等开会的时候再和大家讲一讲。”
就在杨政委和李振华交谈时,黎明一行十人已经出发了,他们在山里兜了几圈走出大山,到了横峰县城,进县城前,留两个人在山边树林里接应,另外个人进城后分为四组,约好会全的时间和是就分开了,分别去联络站,有的去了邮局,有的去了市场,黎明和另外一个队员去了茶馆。
到了荼馆,小伙计殷情过来服务,找了桌子坐下。黎明点了荼,点心,准备边喝茶边听听荼馆里的议论。
隔壁桌几位正在讨论着昨天的轰炸,就听到一人说:死了好多人。我都不敢靠近看,缺胳膊少脚,还算是好的,有人都被炸碎了,炸了的那两个车厢,现在还留铁道旁。“
另一人又道:“现在火车还在那吗?“”昨天晚上连夜就走了,埋人都是县里派人处理的,军队里的人说,上海打的很激烈,他们不能停留,我看到那些当兵一点都不怕,排的整齐的上了火车。枪支也是崭新的,一看就是精锐,听人说是德械师。那可是我们国家最精锐的部队。等下你们过不过去看看,我就不过去了,我怕去了我做噩梦。“
“日本鬼子真他妈的不是个东西,占了我们东三省,华北还不甘心,还要上海,我听说委员长已经下令地方上出兵了,连红匪都要组织起来上抗日前钱。“
黎明在茶馆坐了一个多小时,叫来伙计结了帐,走出茶馆,走到约定的地方和其他人会合,等了一会儿,见其它三组的人带着报纸,粮食也过来了。黎明安排了大家先行回山,通知警戒的2人往城西联络点待命。自己带着两人去往轰炸的现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