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麓词心录》第一百一十六章 书海行舟
一、芸香满架·灯火论衡
己酉年孟夏,煜明在竹露斋整理藏书,忽闻子墨在院外大呼:"快来看我淘到的宝贝!"但见好友汗流浃背地扛着个樟木箱,箱角铜环上还沾着些许青苔,显然是从旧书肆的深巷里觅得。
"苏州顾氏书楼散出的旧藏!"子墨掀开箱盖,霉味混着樟脑香扑面而来,"你瞧这《山海经笺疏》,竟有吴宽的手批!"煜明小心翼翼抽出泛黄的书页,见天头处朱笔批注:"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字迹虽已褪色,却仍有古意盎然。
"记得你曾说,读《山海经》需配地图与美酒。"子墨变戏法般从袖中摸出两坛花雕,"去年在绍兴酿的'书舟醉',今日正好破题。"两人席地而坐,窗外芭蕉叶沙沙作响,案头烛火将书页上的奇禽异兽映得影影绰绰,恍若《红楼梦》中"琉璃世界白雪红梅"的奇幻镜像。
二、书海泛舟·古今对话
"读《论语》如品清茶,读《山海经》却似饮烈酒。"煜明举杯遥指书中"烛龙衔烛"图,"你看这'人面蛇身而赤',倒让我想起前年在巴蜀见到的崖画——古人观天地万象,竟能将想象与实证熔于一炉。"
子墨用筷子蘸酒在案上勾勒:"昨儿在《鸡肋编》里读到'蜀人养锦,以杜鹃血渍之则色鲜',正可补你《益州风物志》的缺漏。"话音未落,烛花忽然爆响,惊得书中"旋龟"图案仿佛游了起来。煜明望着跳动的火光,忽忆起三年前共读《水经注》时,子墨为考证"巫峡猿鸣",竟连夜摹写二十种猿啼谱。
"世人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他轻抚书页上的虫蛀痕迹,"我却觉得,每道蛀痕都是与古人对话的孔隙。你看这《红楼梦》里的'冷香丸'制法,若不是你翻遍《千金方》考证,谁能知'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原是唐代养颜方?"
三、山川为笺·行旅印证
申时三刻,两人已在城南驿道上策马而行。子墨腰间挂着新得的罗盘,帽檐上别着片从书中落下的银杏叶:"今日便去验证《水经注》里的'淮水经寿春城北'——听说那里新出土了战国玉简。"
行至淮河支流时,暮色正从芦苇荡里漫上来。煜明勒马指着远处土丘:"那该是书中'八公山'遗迹。"子墨忽然下马,在河滩上捡起块带纹路的石头:"你瞧这水痕,竟与《山海经》'怪水出焉,东流注于宪翼之水'的记载暗合。"
夜宿驿站时,子墨摊开随身携带的《禹贡》地图,用朱砂笔圈点今日所见:"此处'滩多石,水急湍',当补注'舟行需避卯时潮'。"煜明就着油灯翻看《齐民要术》,见某处"桑柘需向阳"的批注旁,不知何时被子墨画了只振翅的萤火虫——正是昨夜桑林所见的流萤残影。
四、双生旅程·墨痕相契
五日行程中,两人在寿春废墟里寻得半片周代鼎文残片,在涂山祠旁采了十二种草木标本。归途中,子墨的画匣里多了幅《淮河夜渡图》,煜明的诗稿本里添了《八公山怀古》组诗。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远游么?"子墨忽然指着天边流云,"十七岁那年,你背着《徐霞客游记》,我揣着《吴郡丹青志》,从江南一路走到泰山。"煜明闻言笑出声,想起那日在泰山日观峰,子墨为画云海失足滑坠,却死死护着怀中的《五岳真形图》。
"那时不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真意,"他摸出怀中的罗盘,铜面上还刻着两人共同的批注,"只道是贪看风景,如今才知,每一处山水都是书中文字的注脚,每一页书都是未竟旅程的邀约。"
五、芸窗对坐·岁月成笺
回到竹露斋时,案头的博山炉已冷。子墨将淮河带回的石子洗净,摆入"双影轩"的假山池沼;煜明则把采来的艾草挂在廊下,青气混着书香,竟比寻常熏香更添清逸。
"明日该给《山海经图注》补绘新图了。"子墨取出狼毫,在宣纸上试墨,"用淮河的泥沙调赭石,定能画出'丹砂出焉'的质感。"煜明望着窗外初升的月牙,忽然想起旅途中某夜,两人在破庙中借月光共读《诗经》,子墨以树枝代笔,在墙上画下"蒹葭苍苍"的意境。
"你说《红楼梦》里的大观园,若是真有其地,该当何貌?"他忽然开口。子墨搁笔沉思:"或许就在你我走过的每处园林里——拙政园的梧竹幽居是潇湘馆,留园的冠云峰便是通灵宝玉。"
六、印心·书舟同渡
更深漏尽时,两人在《山海经》扉页共同钤印:煜明用"词心"印,子墨盖"画骨"章,两枚印章相契处,恰成"山川书海"四字。子墨忽然指着窗外:"看,流萤又来赴约了。"但见几点荧光掠过书架,停在《齐民要术》的桑蚕卷上,恍若当年桑林月下的旧客。
"后日去寻访陶渊明的栗里吧,"煜明往炉中添了块龙涎香,"你画'采菊东篱下',我吟《归去来兮辞》,再用菊瓣渍酒——就像当年在庐山那样。"子墨笑着摇头:"只怕你又要像那次一样,醉后在菊丛里题《饮酒》诗,墨汁溅得我满画纸都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云麓词心录:白云着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云麓词心录:白云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