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山民夜话:在人间烟火里寻词魂
午后,煜明带着新写的词稿,叩响了阿贵老汉的柴门。竹篱内,老汉正在编竹筐,身边蹲着个扎羊角辫的小孙女,手里捧着朵凋谢的牡丹,花瓣已经发黄,却仍紧紧攥着。
"煜明先生来啦,快坐快坐。"老汉热情地搬来木凳,又往灶膛里添了把柴,煮上野山茶。小孙女 shy 地躲在爷爷身后,却忍不住偷偷看煜明手里的纸卷。
"您这几阕词,写的是牡丹,却又不止是牡丹。"煜明把词稿递给老汉,"我昨日在溪谷里看了一整天,才明白您为何说'不与凡花争晚早'。这些花儿,开在这深山里,看似被世界遗忘,却把日子过成了诗。"
老汉接过词稿,用粗糙的手指轻轻摩挲纸面,笑了:"先生这话,倒是说到根子上了。当年我爹带着我在这山上讨生活,饿肚子的时候,是这牡丹的根救了我们。后来我才懂,这花儿啊,就像咱山里人,看着不起眼,可根扎得深,心也实诚。"
小孙女忽然凑过来,举着那朵凋谢的牡丹:"爷爷说,花儿谢了,种子就会落在土里,明年又会开出新的花。"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像溪水里的星星,"就像奶奶说的,苦日子总会过去,春天总会来。"
煜明望着小姑娘手里的花,忽然想起《鹧鸪天·山中牡丹胜景》里的句子:"叠嶂青山映晚晖,牡丹绽处彩云随。"原来词魂不仅在山水之间,更在人间烟火里。那些在苦难中依然绽放的生命,那些在平凡里坚守本心的人,不正是最动人的词吗?
夜色渐深时,老汉送煜明到竹篱外。山风掠过,远处的牡丹在月光下轻轻摇曳,像一群披着素纱的仙子。老汉忽然指着山坳里的几点灯火:"您看,那是张猎户家,那是王药农的屋子。咱们山里人,就像这牡丹,扎根在这石头缝里,却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煜明点点头,忽然明白,自己寻访词心的旅程,不该只在山水间,更该在这人间烟火里。当他把山间牡丹的姿态写入词中时,其实也把山里人的坚韧、自然的智慧,都融进了平仄韵律里。词魂,从来都是天地精神与人间真情的共鸣。
五、归途所思:词心终究是人心
离开云麓山的那天,煜明特意绕到那片牡丹谷。晨露未干,花儿却已微微颔首,像是在道别。他蹲下身,轻轻拨开泥土,看见褐色的根须盘结在岩缝里,有的地方被石头磨出了伤痕,却依然努力地向深处延伸。
忽然想起昨夜在老汉家,看见墙上挂着的那幅旧画:几株牡丹生在乱石间,题款是"野芳虽晚不须嗟"。这该是老汉年轻时的笔墨吧,虽未受过名师指点,却自有一股蓬勃的生命力。原来真正的词心,从来不是文人的孤芳自赏,而是对世间万物的共情——看见牡丹扎根岩缝,便懂得生命的坚韧;看见山民在艰苦中微笑,便懂得平凡的伟大。
踏上归途时,山雾渐渐散去,阳光穿过云层,洒在盛开的牡丹上。煜明忽然想起自己多年前写的第一首词,那时总爱堆砌华丽的辞藻,追求对仗工整,却总觉得空洞。如今在这山间走了一遭,看着这些在风雨中绽放的花儿,听着山民朴实的话语,才明白词的灵魂,原来藏在最本真的生活里,藏在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中。
他摸出随身携带的词稿,在《渔家傲》的末尾添了两句:"斜阳绕,此中胜景人难老。"是啊,当我们学会像山间牡丹那样,在平凡的日子里认真绽放,在困境中坚守本心,那么岁月便永远年轻,词魂也永远鲜活。
山风掠过,带来最后一缕牡丹的香气。煜明背着青布囊,沿着蜿蜒的山路往下走,心中已有了新的方向——下一站,他要去寻访江边的芦苇,听一听秋风中的沙沙声,看一看那些在水泽中飘摇却坚韧的生命,又会教会他怎样的词心。
喜欢云麓词心录:白云着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云麓词心录:白云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