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玉骨实验室
上海长江委地下七层,原本的量子计算机实验室已经被彻底改造。
墙壁上爬满了顾瞎子尸藓演化出的青铜神经网络,这些菌丝状的物质在金属表面形成复杂的纹路,实时监测着室内外的能量波动。中央实验台上悬浮着七枚玉琮碎片,它们以北斗七星的排列缓慢旋转,每一枚碎片都投射出不同的全息影像——良渚的祭祀场景、殷墟的铸鼎过程、周王室的礼乐仪式……
苏晚晴站在实验台前,她的玉质骨骼在暗处泛着微光。三天前,她的团队成功从青铜花遗留的种子中提取出了第一份稳定样本。此刻,这份样本正在特制的量子约束场中悬浮,呈现出液态金属与玉石交融的奇特状态。
"导电性是铜的120倍,延展性超越已知任何材料。"她轻声念出检测数据,指尖在虚空中轻点,调出分子结构图,"最惊人的是它的记忆特性——在特定频率的声波刺激下,它能自动重组为预设形态。"
张海峰的金属手指划过投影,放大了结构图的某处细节。他的右眼已经完成了与青铜网络的深度对接,能看到纳米级的能量流动。
"这些纹路……"他的瞳孔微微收缩,"不是随机形成的,它们是某种运算逻辑的物理体现。"
实验室角落,林三酒的"观测者"形态正将最新发现录入青铜简册。自从完全实体化后,他获得了超越人类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以同时追踪全球范围内327处青铜技术激活点。
"洛阳龙门石窟的佛像停止了异变。"他的声音带着奇特的共鸣,"但我们在它的底座发现了这个。"
简册投射出一段影像:佛像的莲座内部刻着一幅微缩星图,星座连线由流动的青铜液构成,而图下方刻着七个与苏晚晴锁骨钥匙孔完全一致的符号。
陆远从数据终端前抬起头,右眼的青铜星系缓缓旋转。"这不是星图,是坐标。指向地球上七个隐藏的青铜数据库。"
突然,实验台上的玉琮碎片同时震颤,投射的影像融合为一幅令人震撼的画面——
距今五千年前的某天夜晚,一群先民围坐在陨石坑边缘。坑中央不是普通的陨石,而是一块半金属半玉质的奇异物质。当部落巫祝吟唱起特定的旋律时,那块物质开始"生长",逐渐形成一尊微型鼎器的形状……
"天啊……"苏晚晴的玉骨发出细微的共鸣,"他们不是在铸造青铜器,是在‘培育’它们!"
第二节:龙城遗址
山西陶寺遗址,考古队正在紧急搭建隔离屏障。
三天前,一场罕见的暴雨冲垮了遗址东侧的土层,露出了一座前所未见的青铜建筑。它不是常见的鼎或爵,而是一个完美的半球体,表面布满比头发丝还细的纹路,在阳光下会浮现出立体的河图洛书投影。
陆远蹲在半球体前,右眼的数据流与纹路同步。随着解析深入,他的表情逐渐凝重。
"这不是礼器……"他轻触半球体表面,指尖的青铜纳米虫与结构产生共振,"是接收器。"
仿佛印证他的话语,半球体突然发出低沉的嗡鸣,顶部分裂出七道细缝,露出内部精密的晶体结构。那些晶体不是地球上的任何矿物,它们的原子排列呈现出违反物理法则的几何形态。
"接收什么?"考古队长声音发颤。
陆远没有立即回答。他的意识正沿着青铜网络追溯,看到了一段被加密的记忆碎片:
公元前1600年,夏商更替之际
九尊巨鼎在夜间自行移动,排列成某种阵列。鼎耳悬挂的铜铃无人自鸣,声波在空气中凝结成一幅星图,指向天龙座某颗恒星……
"信息。"他收回手指,"来自星空的信息。"
正当众人震惊时,张海峰的通讯器突然响起刺耳的警报。他的金属右臂自动展开成接收器,投影出林三酒传来的紧急画面——
成都金沙遗址的青铜神树突然生长出新的枝丫,每根枝条顶端都绽放出玉质花苞。当花苞开放时,里面不是花蕊,而是一个个微缩的人类胚胎模型,其DNA结构与现代人有99.7%的相似度。
西安秦始皇陵的监测系统显示,地宫内的水银江河正在重组。那些被认为象征疆域的液体金属,实际上构成了某种立体地图,而现在,地图上正浮现出七个闪烁的光点,位置与陆远发现的青铜数据库完全重合。
最令人不安的是**埃及金字塔**内部传回的图像——胡夫金字塔的王后密室墙壁上,出现了与陶寺半球体完全相同的纹路。当考古学家触碰那些纹路时,整个吉萨高原发生了持续37秒的局部地震。
"它们被唤醒了。"观测者的声音罕见地带着波动,"全球范围的青铜网络节点。"
第三节:人类抉择
北京,国家科技战略中心。
圆形会议厅内,来自七个国家的代表正凝视着中央的全息投影。画面中,青铜技术的应用前景与潜在风险被量化成直观的数据流,而最上方的决策分支闪烁着刺目的红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土夫子自传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土夫子自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