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忱深知朱瞻基对工部颇为关注,这段时间他也对工部事务有所了解。
所以朱瞻基刚开口,他便稍作思索,立即给出答复。
朱瞻基对军器局的火器产量并无太多兴趣,尽管这个时代大明的火器堪称全球领先,但无可否认,火器技术仍相当落后。
即使在应对*的时候,也难以占据上风,一旦距离缩短或者天气不佳,反而可能陷入完全被动的局面。
朱瞻基略作思忖后吩咐道:“你下去之后,从中挑选二十名经验丰富的火器工匠,送往太子府,我自有安排。”
周忱听后并未立刻应允,而是犹豫地望向朱瞻基,有些担忧地说:“太孙殿下,火器工匠与其他工匠不同,此事是否需要先告知圣上?”
周忱此举显然是为朱瞻基着想,朱瞻基想要调配火器工匠,他心里明白,这位太孙殿下意在亲自研制火器。
虽然对朱瞻基而言,少量制造火器并非难事,但若是正式调动一批工匠入宫,若消息传至圣上耳中,难免会引发不必要的猜疑。
朱瞻基笑着宽慰道:“无须忧虑,此事我会禀报圣上的!”
调动工匠的目的在于朱瞻基计划组建一支火器研究团队。
相较于那位太爷爷,他的祖父对火器虽有几分忌惮,但从不曾禁止其研究,只是更注重技术的保密与管控。
为确保统治稳定,才下令禁止地方制造火器。
朱瞻基坚信,若能研发出先进火器技术且不外泄,朱棣这位热衷战争的*定会欣喜。
而这对朱瞻基亦有不少益处。
尽管碍于规则,他无法大规模用火器武装幼军,但生产一些用于训练或组建精锐小队并无不可。
周忱见朱瞻基深谙其中利弊,也意识到自己多虑了,便笑道:“如此,倒是老臣多心了!”
“多虑是好事,在我这儿不必害怕说错话,只要言之有据即可!”
朱瞻基笑着端起茶盏说道:
“其他事务暂且无虞,你去忙吧!”
见朱瞻基以茶送客,周忱连忙行礼道:
“臣告退!”
朱瞻基待周忱离去才放下茶盏。
如今他手中的事务日益繁杂,掌控工部后,诸多计划便可付诸实施。
从水泥的成功制备,两所皇家学院的建造,到诏狱中解缙编纂启蒙书籍,再到玻璃、羊毛等项目,
若再加上幼军组建、报纸、温室等事宜,任务愈加艰巨。
尤其是水泥与学院这两件事,周忱那边一旦将水泥的研究完成,自应天起的基础设施建设便能正式展开。
至于学院的事,两所皇家学院已有悠久历史,短期内成效或许难见。
然而,待解缙将启蒙书籍准备妥当,朱瞻基就能凭借社学的基础来广泛推行教育。
7017k
------------
小汤山。
此处距应天城不远,登至山顶,甚至可遥望到应天城的城墙。
幼军组建的诏令下达后,小汤山脚下已有一片约百亩地的军营开始修建。
主持此事的是原本卧病在床的金忠,得益于崔御医的悉心照料,他的身体恢复了些许,已无性命之忧。
得知朱瞻基要组建幼军后,金忠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加入其中。
朱瞻基虽曾劝阻,但无奈金忠乃祖父钦点辅佐自己建幼军之人,无可辩驳。
对于军营的建造,朱瞻基只提了几点大方向,具体事务多交由周忱处理。
金忠接手后,军营内大小事宜皆由他督办。
作为兵部尚书,他对建筑造诣不高,但排兵布阵、扎营设寨之事却轻车熟路。
虽对新型建材水泥陌生,但在周忱解说后,他对这一材料产生极大兴趣。
当朱瞻基到达时,金忠正与崔御医交谈。
因金忠尚未痊愈,朱瞻基未让崔御医返宫,仍随侍左右。
显然,金忠对这种安排颇为不满。
毕竟,他向来只管他人,从未有人管束,如今身边多了一人,事事约束,这让他倍感困扰。
崔御医虽一心为他好,但他却连打都不能打,骂也不能骂,这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憋屈。
“我的身体我自己清楚,崔御医,求你等我忙完幼军的事,一切听你的如何?”
一块平整过的场地,金忠面露无奈地望着身旁始终紧随其后的崔御医,苦笑连连。
“金大人,‘恳求’二字实在不敢出口,还请您听小人一句,这幼军的事并非朝夕可成,而您的身子还需休养。
您这几日每日来这里,劳心费神,万一有个闪失,我怎么向太孙殿下交代?”
崔格丝毫不为所动。
朱瞻基筹建皇家医学院的消息早已在太医院传开。
虽然崔格在太医院中并非顶尖人物,但他深知,一旦皇家医学院建成,未来若有机会让御医们进去传授知识,这将是多大的荣耀。
崔格清楚,自己的年岁已大,成就有限。
但如果皇家学院成立,他可以借着太医院御医的身份,吸引众多学生。
只要其中有人成名,他自己也能随之出名。
喜欢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