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河北,路途遥远,沿路的山头匪患,周晨早已派人打探清楚。此行最大的风险,便在青州境内。青州匪患肆虐,黄巾余孽,绿林巨盗,横行无忌,风险最大。好在他们山头林立,力量分散,无有统一首领。要想打商队主意,没有四五个山头,很难拿得下商队。何况各个山头之间,长年打生打死,很难产生信任,这便是周晨的机会。只要到了冀州,快马联系袁绍,自己的商队应该可保无虞。此行路线,周晨已经在舆图之上,研究熟悉。各种预案也与王丰等人反复商讨,商队平安抵达冀州,周晨心中还是有七成把握的。
临近商队起行,周晨又召集报名参与商队的家族进行沟通。了解商品准备情况,家丁及民夫人员准备情况。确保各家不会出现太过拖后腿的情况。也强调自己的商队,有明确的行进计划,跟不上计划,各家需要取舍,自己不会停下商队单独等候。然后又与众人强调一番临敌纪律,面对劫匪之时,各家族需要组织家丁助战等等。一直讲了两个时辰,这才放各家离开。此时的开阳县,已经热闹非凡。往日见不着人的酒楼客栈,竟变得一房难求。县内的货栈也再装不下货物。许多商家只能找块空地,就把货物存放,然后安排人不分日夜的守着。一夜之间,开阳仿佛有了洛阳的影子。繁华的街道,密集的人流,让原本城中的商户,笑得眼睛都找不见。这样的情形,在开阳出现,这是多少年都不曾见过的。多少老人自记事起,就没见过这么繁华的情形。以前不曾想过,现在对于这个新来的县长,倒是有些期待。
当孙观听说周晨要带商队前往河北,倒是有些诧异。没想到他好不容易上任开阳,现在居然这么轻易就放手。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难道他以为丢一个县丞在这,就可以阻止自己对开阳的掌控?即便他周晨留在开阳,自己也不放在眼中,何况一个毫无根基的县丞。或许他知道争不过自己,索性放手?这么识时务,又不像他的行事风格。不过左右他离开,都是对自己有利的,孙观也就不再纠结。当幕僚询问是否要采取行动,给商队捣乱时,孙观像看傻子般看向幕僚。敌之所欲,必先从之;敌之所好,必先迎之。兵法学得这么好了么?孙观很怀疑。周晨前往河北,自己能更好的掌控开阳。哄他走还来不及,怎么会有捣乱的想法?若商队行商失败,中途被劫,周晨死在途中,自己可以名正言顺的接管开阳。即便没死,逃回开阳,他的商队将这么多家族搞得损失惨重,也再难在开阳立足。即便他成功返回,赚到了钱,自己只要一伸手,他也得乖乖交给自己。这种对自己百利无一害的事,都巴不得他赶紧启程,赶紧离开开阳,这厮还要捣乱?孙观都有些怀疑,自己这招的都是些什么幕僚。出主意都不用带脑子么?
喜欢汉末听雨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汉末听雨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