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的清晨,阳光洒在瓦德瓦庄园门口,五十名新录取的电气工程师如约而至。他们大多穿着简朴的衣物,背着布包,脸上带着几分期待与紧张。
庄园门口停着一辆塔塔牌卡车,车身有些锈迹,却擦得干干净净,拉吉倚在车旁,手里拿着一串钥匙,见人群聚齐,便挥手招呼道:“上车吧,少爷在发电厂等着呢!”
众人鱼贯登上卡车后厢,拉吉跳进驾驶室,发动引擎,卡车轰鸣着驶向孟买郊外的盟军燃气轮机发电厂。车后扬起一阵尘土,五十人的低语声混杂着引擎的轰鸣,在清晨的荒野中渐行渐远。
发电厂内,库马尔·瓦德瓦早已与四名工程师站在核心建筑前等待。三根高耸的热交换器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燃气轮机的低沉轰鸣从厂房深处传来,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机油味。
鲍里斯站在一旁,手持AKM突击步枪,目光冷峻地扫视着四周。
卡车驶入发电厂时,库马尔微微点头,拉吉跳下车,拉开后厢的挡板,五十名工程师陆续下车,目光中满是对这座现代化发电厂的好奇。
库马尔走上前,声音沉稳而清晰:“欢迎各位来到瓦德瓦燃气轮机发电厂。从今天起,你们就是这里的一员。你们的任务不仅是维护设备,还要铺设电网,把电力送到孟买周边。”
他顿了顿,指着四名工程师,“这 几位是你们的前辈,他们会带你们熟悉工作流程,先从发电厂内部开始。”
四名工程师上前,分头带着一队人走进厂房,有的讲解燃气轮机的运行原理,有的检查线路接口,有的演示热交换器的维护方法。五十人很快投入学习,厂内回荡着工具碰撞声和低声讨论,忙碌而有序。
与此同时,库马尔站在基地边缘,望着逐渐运抵的材料堆——成捆的钢芯线缆、成堆的混凝土电线杆、一箱箱绝缘橡胶,堆积得像座小山。
他心中暗道:“材料到位,接下来是人手。”
他转身回到厂房,对正在熟悉设备的五十人说道:“电网铺设需要更多工人,尤其是能架设高压电塔和电线的熟练工。我知道你们在本地有亲朋好友,若有合适的人选,可以推荐过来。薪资虽不高,但工作稳定,机会难得。”
此言一出,五十人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他们明白,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亲朋好友的机会。
以阿尼尔·帕蒂尔为例,他家住在孟买郊外一个破旧的村落,泥墙草屋,屋顶常年漏风,家里五口人挤在两间小屋里,靠父亲给人修鞋、母亲替人洗衣度日,日子过得紧巴巴。他被录取的消息传回村里,亲戚朋友像是闻到腥味的猫,纷纷找上门来。
他的表哥拍着胸脯说:“阿尼尔,我以前帮人拉过电线,干活麻利,你得给我留个位置!”
一个远房叔叔带着两个儿子上门,笑得满脸褶子:“咱们是一家人,你发达了,可不能忘了叔叔啊!”
甚至连村口的杂货店老板都凑热闹:“我侄子力气大,能扛电杆,给他个活干吧!”
阿尼尔看着这群人,心里既得意又无奈,只得点头答应:“我尽量跟少爷说说。”这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景象,在五十人中普遍上演,他们摩拳擦掌,准备把家族势力拉进这个“铁饭碗”。
这是一种很奇特的印度现象,甚至在后世的欧美公司尤为明显,印度人就像蟑螂一样,当你发现一个,那就说明暗处已经有一百个。
如果有一个印度人当上高管的话,公司的所有者过段时间来看甚至会发现底层员工基本上已经全都是印度人了。
——
半个月后,电网铺设初见成效。发电厂周边已架起一片高压电塔,粗壮的钢芯线缆如蛛网般延伸开去,覆盖了数十公里的荒野,电力网络完成了一小半。
库马尔站在基地指挥塔上,俯瞰这片逐渐成型的电网,心中颇为满意。就在这时,一辆黑色轿车和几辆吉普车驶入基地,车门打开,他的二叔维克拉姆·瓦德瓦带着一群人走了下来。
这些人中有孟买的政府官员,也有工厂企业集团的老板,个个西装革履,满脸期待。
维克拉姆拍了拍库马尔的肩膀,笑道:“好小子,干得不错!我带了些人来看看你的成果。”
库马尔带着众人参观发电厂,厂房内燃气轮机运转平稳,三根热交换器散发出低沉的热浪,控制室的仪表盘上指针稳定,显示着200兆瓦的电力输出。
官员们频频点头,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官员感叹:“这设备真先进,孟买缺电几十年了,有了这个,工厂就不用老停工了!”
一位工厂老板更是激动:“瓦德瓦少爷,我们集团一个月电费就上万卢比,你这电要是能供过来,我第一个签协议!”
维克拉姆在一旁煽风点火:“这只是开始,库马尔还有大计划呢!”
参观结束,众人迫不及待地签下供电协议,政府部门和工厂集团争相预订电力份额,场面热闹非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在印度玩红警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我在印度玩红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