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奶奶真的把那些茶树都救回来了。”阿芷的声音里满是骄傲,“她把吹倒的茶树重新栽好,还从镇上买了新的茶苗补进去。那年秋天,茶园的收成比往年还要好。奶奶用卖茶叶的钱,给我买了第一本课外书,是一本童话故事集,我现在还留着。”
林风想起阿芷书桌抽屉里的那本旧书,封面已经泛黄卷边,里面的字迹密密麻麻,都是阿芷小时候的批注。他曾经好奇地翻看过,在《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页,阿芷用铅笔写着“奶奶说,只要心里有光,就不会害怕黑暗”,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一股认真的劲儿。
“其实奶奶没读过多少书,却懂得很多道理。”阿芷低下头,看着自己的双手,这双手曾经纤细白皙,如今却因为常年备课、批改作业和干农活,变得有些粗糙,指关节也微微泛红,“她总说,不管日子多苦,都要守着良心做事,都要把希望留给孩子。以前我不懂,直到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睛,才明白奶奶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山里的夜渐渐深了,远处传来几声狗吠,接着又归于平静。老樟树上的红布条还在轻轻飘荡,沙沙的声音像是奶奶温柔的呢喃。阿芷忽然想起昨天下午发生的事,嘴角忍不住向上扬了扬。
昨天下午上语文课,她给孩子们讲《游子吟》,当讲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时候,班里最内向的小女孩丫丫突然哭了起来。丫丫的爸妈在外地打工,常年不回家,她跟着年迈的爷爷生活,平时总是安安静静地坐在角落里,很少说话。阿芷赶紧走过去,蹲在丫丫身边,轻声问她怎么了。
“老师,我想妈妈了。”丫丫抽抽搭搭地说,“我也想穿妈妈织的毛衣。”阿芷的心一下子揪紧了,她想起自己小时候,每当冬天来临,奶奶总会连夜给她织毛衣,粗粗的毛线在奶奶的手里变成温暖的衣物,领口和袖口还会绣上她喜欢的小花图案。
那天放学后,阿芷把丫丫带回了家,给她煮了一碗鸡蛋面,又从衣柜里翻出一件自己小时候穿的粉色毛衣。那件毛衣是奶奶织的,领口有些松了,却依然干净整洁。“这件毛衣送给你,”阿芷摸着丫丫的头说,“以后你要是想妈妈了,就想想老师,想想班里的同学们,我们都是你的家人。”
“丫丫今天上课的时候,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阿芷笑着对林风说,“她读课文的时候,声音虽然小,却特别认真。我奖励了她一颗糖,她攥在手里舍不得吃,说要带回家给爷爷。”
林风也笑了,他想起自己昨天批改作业的时候,看到丫丫的作业本上写着一段话:“阿芷老师像妈妈一样温柔,像奶奶一样亲切,我以后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也要当一名老师,留在村里教孩子们读书。”字迹虽然有些歪歪扭扭,却透着一股真挚的情感,让他感动了很久。
“其实这些孩子都特别懂事,只是他们太缺少关爱了。”阿芷的声音忽然低了下去,“有一次我去小石头家家访,看到他趴在灶台边写作业,锅里还煮着给爷爷治病的草药。他爷爷瘫痪在床,家里的重担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可他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林风还记得小石头,那个皮肤黝黑、眼神倔强的小男孩。有一次学校组织义务劳动,清理村里的排水沟,小石头总是抢着干最脏最累的活,手上磨出了水泡也不吭声。林风问他为什么这么拼命,他说:“阿芷老师说,男子汉要学会担当,我以后要撑起这个家,还要保护老师和同学们。”
“这些孩子,就像当年的我一样。”阿芷的目光再次投向天上的星星,“奶奶走了以后,我觉得天都塌了,是村里的人帮着我撑起了这个家。王婶每天给我送吃的,李大爷帮我修房子,张叔还帮我办理了奶奶的后事。他们用最朴素的方式告诉我,我不是一个人。”
林风想起自己刚到村里的时候,村民们也是这样热情地接纳他。他的住处漏雨,李大爷带着几个村民冒雨帮他修补屋顶;他不习惯山里的饮食,王婶每天都给他送一碗热腾腾的粥;他想买些生活用品,张叔骑着摩托车载他去十几公里外的镇上。这些温暖的瞬间,让他这个异乡人,在这座偏远的山村里感受到了家的味道。
“奶奶以前总说,做人要懂得感恩。”阿芷说,“她走之前,拉着我的手说,要我以后好好报答村里的人,好好照顾这些孩子。她说这些孩子是村里的希望,只有让他们读好书,走出大山,村里的日子才能越来越好。”
为了实现奶奶的心愿,也为了不辜负村里人的期望,阿芷付出了太多的努力。她不仅要给孩子们上课,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家访,了解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她不仅要批改堆积如山的作业,还要自己掏钱给家庭困难的孩子买文具和书本;她甚至还学会了简单的医术,孩子们有个头疼脑热的,她都能及时处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医女的大唐恋歌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女的大唐恋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