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教育考察团抵达那天下着毛毛雨。艾玛穿着那件改良旗袍站在村口,用德语欢迎词把孩子们逗得咯咯笑。
"Frau Schmidt!"十岁的马克西米利安指着梯田惊呼,"这和地理课本上的图片一模一样!"
我正想翻译,周小林已经用流利的德语接话:"这是徽州先民800年前修建的,比瑞士联邦历史还长呢!"
艾玛冲我眨眨眼——三个月前,这个曾经害怕德语考试的女孩,现在成了研学团的小翻译。
李主任蹲在田埂上抽烟,眉头皱成疙瘩:"洋学生满山跑像什么话!万一摔了..."
"李叔,"我递上安全预案,"每个孩子配了定位手环,还有村民当安全员。"
他哼了一声,直到看见马克西米利安举着手机追拍奶奶的竹编手艺,嘴里不停喊着"Toll!(太棒了)"。
"这傻小子,"李主任突然乐了,"咱这破篾片有啥好拍的?"
"他说要带回瑞士当传家宝。"艾玛笑着翻译,"就像我们珍藏瑞士军刀。"
深夜备课会上,艾玛突然摔了笔:"他们根本不想学!只想拍照打卡!"
瑞士孩子们对语言课程兴致缺缺,倒是沉迷短视频拍摄。我揉着她紧绷的肩膀,瞥见桌上费舍尔的手稿——那句"云雾让我想起黑森林"突然点亮灵感。
"不如...用他们的方式?"
第二天,我们宣布了"抖音挑战赛":用德语解说黄山奇石,点赞最多的团队免作业。
孩子们疯了。马克西米利安甚至给"猴子观海"石头P上瑞士国旗,配文:"移民瑞士的黄山猴"。视频当晚点赞破万,连带#德语研学#话题冲上热搜。
秋分那天,村委会全票通过我们的"黄山-阿尔卑斯文化交流中心"方案。李主任拿着规划图的手在抖:"真能吸引那么多老外?"
"不止,"我指着图纸上的双语学校,"还有想送孩子出国的中国家庭。"
角落里,奶奶正教艾玛腌臭鳜鱼。瑞士姑娘们捏着鼻子围观,直到马克西米利安勇敢尝了一口,然后瞪大眼睛:"像蓝纹奶酪!Mega lecker!(超好吃)"
艾玛的眼泪掉进腌缸。奶奶用沾满辣椒的手抹她的脸:"傻丫头,吃惯就好了。"
初雪覆盖黄山时,我们收到穆勒的邮件。他转发了瑞士《新苏黎世报》的报道——《当阿尔卑斯遇见黄山:中瑞教育新实验》,配图是艾玛穿着旗袍带孩子们唱德语版《采茶歌》。
"董事会决定投资你们的项目,"邮件结尾写道,"顺便,我女儿报名了明年研学团。"
壁炉前,艾玛蜷在我怀里翻看新收到的家长信。周小林写道:"被选为德语课代表啦!以后要当文化交流大使。"信纸角落画着黄山和少女峰,中间连着彩虹桥。
窗外,今年第一朵腊梅正破雪绽放。我们相视一笑,想起那个在少女峰争吵的雪天。如今争吵化为养分,培育出这片超越地理的土壤——不中不西,又中又西,像杂交的梅树,开出独一无二的花。
后记?
马克西米利安回国前偷偷问我:"程先生,您和Frau Schmidt谁追的谁?"
艾玛抢答:"是黄山追的阿尔卑斯!"
后来这句话被刻在文化交流中心的门楣上,中德双语,镀了金。
喜欢艳遇风暴:席卷男同胞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艳遇风暴:席卷男同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