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城陵矶之战三
在王进才为自己的小命,奋勇拼杀的时候。湘江上的水战也进入高潮了。
大批量的火船堵塞了整个水道,向船队撞了过来。
周辅臣下令所有的火炮都对准了这些火船。也不去管城陵矶上面的火炮。
虽然周辅臣所部炮火不少,但是分配到每一艘船上数量也就不多了。
根本不足以将所有火船都击沉。
连荷兰人的战舰在郑芝龙的火船之下,都要吃亏。他们的火炮密集远远在现在周辅臣船队之上。
所以很快双方都撞在一起了。
火焰顺风而来,好像是一道道火鞭向北边甩了过来。夏军战船之上,伸出了长长的竹竿。
这种大毛竹有数丈之长,合十几米长。上面还糊着湿泥用来防火。
数根大毛竹顶住了火船,火船虽然顺流而下,但是上面也没有人操控了。
仅仅是顺流而下而已。
被顶住之后,然后聚集火炮死命的轰击。
火船都是征召民船,再加上上面既然燃烧起熊熊大火,极大的破坏了船只的结构强度。
这数丈距离之内,火炮再打不准,这些炮手就可以就地处决了。
数枚炮弹打下来,很容易将火船的结构打烂。就这样一艘火船就沉入水中了。
这一带因为河道收窄,所以水流湍急,水流的下切之力将河道弄得很深。
一般这些火船,沉下去之后,连船只桅杆都露不出来。
不过,这些战术并不是每次成功的,特别是有些时候,他们面对的火船不会只有一艘。
数火船一起下来,只能用大毛竹将火船顶开,让他们顺流而下,去祸害后面的船只。
甚至有些时候,连这样都做不到。
只能硬生生的与火船撞在一起了。
火船的火苗攀援在战船只上,不过片刻,就将战船给点燃了。
所有船只都是用阴干的木料建造出来,虽然这些船只外围也弄了一些放火的手段。
比如上面涂了一层湿泥。
这种湿泥涂装,是古代很寻常见的放火手段。但是在熊熊大火烘烤之下,并没有什么作用。再加上船只之上,有很多火药之类的东西。
一引爆之后,更不得了了。轰得一声,大量火药爆炸,将整艘船都拆得不成样子了。
随即沉没在江水之中了。
第一波火船看上去虽然声势浩大,也让周辅臣损失了一些战船,但是在有备的情况之下。并不是熬不过的坎。
不过,仅仅火船仅仅是第一波攻击而已。
接下来的就大量的船只跟了过来,就有大队的官军船只。
水师说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也不容易。
如果如夏军这样的建军思路,造战船,铸火炮,练精兵,并不是一见容易的事情。
但是征召各地水手渔民,浩浩荡荡,与人跳帮肉搏。只要能找一些勇士,也能仓促成军。战斗力也不弱。
否则很多起义军,如太平天国,起兵数年哪里来那么强的水师。
而今夏军的水师路数像官军,而明军的水师路数反而像义军一般。
而官军水师的将领,正是黄朝宣。
黄朝宣与张先壁都是傅宗龙麾下旧将,两人相互扶持,一样依附过宋一鹤。
宋一鹤战死之后,流落岳州。与左良玉不睦。
至于为什么与左良玉不睦,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宋一鹤之死。
宋一鹤就是别左良玉给阴死的。
也是马士英到了岳阳之后,才给他们招揽到麾下,得以重用,成为马銮的左膀右臂。
黄朝宣与张先壁都是猛将,但是算起来黄朝宣的勇猛在张先壁之上,马銮就派张先壁驻守城陵山,而黄朝宣统领水师。黄朝宣真不愧为猛将,打仗别无章法,唯独一个“猛”字。虽然统领水师,也不该这种风格。
不过片刻之间,数百艘船就撞在一起。
船与船相接,似乎铺满了江面。
双方都陷入了惨烈的接舷战之中。
不过,周辅臣在张轩麾下的经历,还给周辅臣带来带来很大影响。
队列似乎刻在骨子里面了。
即便在接舷战之中,也努力维持队列。一排排列阵对轰。凡是敢来跳帮的,都用火铳轰过去。
火铳是用来防守的,真正用进攻的武器是火炮。
而且近距离火炮轰击,威力极大,用散弹轰击人员,一炮下去,几乎能清空甲板。用实弹轰击,一炮下去,就能在对方的船只之下,轰出两个窟窿。
打进去的一个窟窿,打出来一个窟窿。
只是即便如此,夏军也没有占据绝对上风。说起来周辅臣所部,积蓄扩张之中,由于是重视火炮,故而肉搏之上,比不过黄朝宣的部下。
双方战事陷入焦灼之中,一时间谁也奈何不了谁。
而城陵矶上面的火炮也调转的炮火,不再向江面上轰击,似乎是因为分不清楚敌我。不过是更多是城陵矶其他方向的战局发展所至。
城陵矶之上,镇守城陵矶的人是张轩的故人。不过张轩大抵没有想道在这里见到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求生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明末求生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