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仅仅是一轮接触下来,白旺所部最少伤亡千余,还有更多死伤的民夫。不过,这一场败仗,非但没有动摇杨承祖修建甬道的决心,反而更加加固了这一点。
杨承祖暗道:“清军战力如此之强,岘山之上,数千人马,恐怕支撑不了多长的时间,如果不想办法解决襄阳城与岘山之间的交通问题,将来出兵救援的话,伤亡数量恐怕比这个还多一点吧。”
杨承祖沉吟一会儿,调集炮兵,是重炮,想办法。轰击清军的炮兵阵地。
比如在城头建立炮台,发挥居高临下的优势。并准备派出骑兵警戒,将所有民夫都换成士卒,并且在夜里出城。一方面派援军上岘山。另一方面修建甬道。
三四里的甬道,其实并不是什么大工程。
如果不要求防炮的话,一夜之间,就能修建出来。即便是要求防炮。也不会要求能防御红夷大炮。只要能防御寻常小炮,方便维护就行了。
双方关于岘山的征战还是刚刚开始。
吴三桂也重新改变方略。
一方面决定加强对岘山的攻势。
岘山其实山脉之中的一角,正对着襄阳城的岘山后面,有连绵起伏是山脉,虽然并不是太大。但是吴三桂准备派人从山中进攻,只是吴三桂不熟悉当地地理,必须细细探测过才能确定从什么地方下手。
多路围攻岘山,增加岘山山头的压力。
第二就是随时准备与杨承祖在襄阳城下打上一仗,截断襄阳城与岘山之间的联系。
对此,吴三桂最担心的不是别的,而是襄阳城之中大炮。
夏军大炮数量之多,不仅仅让吴三桂,连多铎阿济格等清军宗王也绝对很是棘手。在攻打李自成的时候,根本没有这种情况,即便是在最关键的潼关之战中,清军的红夷炮队一出来。
立即锁定了潼关之战的胜利。
原因无他,就是闯营之中没有能抗拒红夷大炮的火器。而明朝打造红夷大炮,大部分都落到了清军手中。
但是对付夏军却是另一个样子。
夏军的火炮虽然比清军稍弱,但是已经解决了有无问题。在好几次交锋之中,都能牵制红夷大炮,让红夷大炮的威力不能完全发挥。双方炮战一次多过一次。
吴三桂甚至有一种直觉,今后清夏两国交战,定然是炮战为先。这让吴三桂不得不想起一件事情,暗道:“这就是铁模铸炮法的威力吗?”
喜欢明末求生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明末求生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