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深思熟虑,李寿决定听从龚壮的建议,起兵夺权 。他私下与长史略阳人罗恒、巴西人解思明等人共同商议,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他们秘密联络朝中的一些大臣和将领,争取他们的支持 。同时,李寿还招募了数千名勇士,组成了一支精锐的军队 。
玉恒四年(公元338年),李寿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他率领着这支军队,以“清君侧”为名,袭击成汉都城成都 。由于李寿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再加上他的军队战斗力很强,所以很快就攻克了成都 。李寿入城后,纵兵劫掠,一时间,成都城内陷入了一片混乱 。士兵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甚至强奸抢掠了李雄的女儿和李氏的妇女们,残害了很多人 。这场劫掠持续了好几天才安定下来,成都城也因此遭受了巨大的破坏 。
攻克成都后,李寿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抉择:是向东晋称臣,做一个割据一方的诸侯,还是自立为帝,建立自己的王朝 。罗恒、解思明以及李奕、王利等人劝李寿自称为镇西将军、益州牧、成都王,向东晋称臣 。他们认为,成汉政权根基尚浅,实力有限,如果自立为帝,很可能会引起东晋和其他势力的联合讨伐,到时候将面临灭顶之灾 。而任调和司马蔡兴、侍中李艳以及张烈等则劝李寿自立为帝 。他们觉得,李寿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实力和地盘,完全有能力建立自己的王朝,何必再向东晋称臣,受他人的摆布 。
李寿犹豫不决,于是下令占筮 。占者说:“可以当数年的天子 。”任调欣喜地说:“当一天尚且可以满足了,何况当数年呢 !”解思明则说:“当数年的天子,哪里比得上当百世的诸侯 !”李寿心中思量,最终说道:“朝闻道,夕死可矣 。任侯的话,是上策 。”于是,李寿下定决心,即皇帝位,赦免境内的罪犯,改年号为汉兴,改国号“成”为“汉”,史称成汉 。
李寿称帝后,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统治秩序 。他任命董皎为相国,罗恒、马当为股肱,李奕、任调、李闳为爪牙,解思明为谋主 。这些人都是他的心腹亲信,在他夺取皇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还追尊父亲李骧为献帝,母亲昝氏为太后;立妻阎氏为皇后,世子李势为太子 。同时,他用安车和束帛聘请龚壮担任太师,龚壮坚决推辞,李寿特许他穿戴缟巾素带,处于师友的地位 。李寿还提拔了许多被埋没的人才,给他们显要的身份,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
统治初期,有所作为
李寿称帝之初,深知自己的皇位来之不易,也明白国家刚刚经历了一场内乱,需要休养生息,稳定局势 。因此,他继承了李雄宽和俭朴的作风,遵行李雄时期的一些政策,没有急于放纵自己的欲望 。
在政治上,他注重选拔人才,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他打破了传统的门第观念,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才能,都有机会得到任用 。他还加强了对官员的考核与监督,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标准,对于贪污腐败和渎职行为,严惩不贷 。他设立了专门的监察机构,负责监督官员的言行举止,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进行调查和处理 。在他的努力下,朝廷的行政效率得到了提高,政治风气也有所好转 。
在经济上,他重视农业生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百姓开垦荒地 。他减免了农民的赋税,提供农具和种子,帮助他们发展生产 。他还组织人力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提高了农田的产量 。同时,他积极发展商业贸易,在成都等重要城市设立市场,鼓励商人进行贸易活动 。他减轻商税,为商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他的推动下,蜀地的经济逐渐复苏,百姓的生活也有所改善 。
在文化上,他扩建太学,起造谠殿,大力推崇儒家文化 。他任命了一批学识渊博的学者为太学博士,教授学生儒家经典和文化知识 。他还鼓励人们着书立说,对有才华的文人给予奖励 。在他的倡导下,蜀地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学术研究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
然而,好景不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寿的心态逐渐发生了变化 。他开始变得骄傲自满,对自己的统治过于自信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虚心听取大臣们的意见,而是独断专行,听不进任何反对的声音 。他的猜忌心也越来越重,对朝中的大臣们充满了怀疑和不信任 。
走向腐败,国势衰微
汉兴元年(公元338年)九月,成汉仆射任颜谋反,被李寿诛杀 。任颜是李雄妻子任太后的兄弟,李寿借此机会,将李雄的所有子嗣全部诛杀 。他担心这些人会对自己的皇位构成威胁,于是痛下杀手,以绝后患 。这一举措虽然暂时消除了潜在的威胁,但也引起了宗室和大臣们的不满和恐慌,进一步加剧了朝廷内部的矛盾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帝道无疆:龙椅上的千年印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帝道无疆:龙椅上的千年印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