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禁疑惑地问:“这两口子是不是有点傻啊?”父亲无奈地叹息一声:“唉,都说他们猴精猴精的,可谁知道呢,这人啊,一旦没了人性,再精也没用咯!哪像咱们祖辈啊,要是欠了别人的饥荒,肯定会回去给人送去还上的。这世道,真是变啦!”
在我的记忆中,万丰大街就像一条跳动着生活脉搏的河流,承载着小镇居民最平凡又最真实的日常。街边的店铺像是河流中的粼粼波光,理发店门口那红白蓝相间的转灯慢悠悠地旋转着,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故事;副食店里飘出的糕点甜香,总是能轻而易举地勾起人们肚子里的馋虫,引得孩子们眼巴巴地趴在柜台前张望。
可不知从何时起,我察觉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像是平静河面泛起的怪异涟漪——万丰大街上悄然冒出了好几家诊所,每一家诊所门口都挂着主治医师的牌子,而牌子上的名字竟都来自镇里的卫生院。这一发现让我满心疑惑,那些熟悉的卫生院医生,怎么会突然在大街上独自开起了诊所?
一个微风轻拂的傍晚,天边被夕阳染成了橙红色,我和父亲饭后沿着万丰大街散步。路过这些诊所时,我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疑问,扭头看向父亲,开口问道:“爸,你瞧这些诊所,卫生院的医生怎么都自己跑出来单干了?那卫生院还能剩下人吗?”
父亲双手背在身后,他那被岁月刻下深深皱纹的脸上神色平静,步子不紧不慢,目光缓缓扫过那些诊所招牌,沉默片刻后,叹了口气说道:“你还记得退休的吴大夫吧?他就在这街面上开了诊所。还有北边那家中医诊所,也是以前卫生院的大夫开的。现在这些诊所看病价格便宜,反观卫生院呢,设备要更新、人员工资要发,负担重得很,病人却越来越少,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
我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吴大夫的模样,他头发花白,脸上总是带着和善的笑容,医术在这一带也是颇有名气。“这么说,吴大夫这下能挣大钱了?”我忍不住感慨道。
“卫生院的大夫们能不着急吗?眼看着病号都被这些新开的诊所分流了,再继续在卫生院耗着,根本没什么出路,只能一个个出来单干。”父亲接着说道,“卫生院的护士们也待不下去了,好多都自谋出路,有的去做买卖,卖起了日用品、蔬菜水果;有的去别的地方找工作,听说有去城里大医院当护工的。现在的卫生院冷冷清清,没剩下几个坚守的人了。”
听父亲这么一说,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曾经,卫生院也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地方,附近的村民有点头疼脑热、跌打损伤,都爱去那儿看病。可如今,却落得这般门可罗雀的境地,世事变化,实在让人唏嘘。我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父亲又突然开口:“不过,听说上面要搞新农合医疗,说是能把病人都吸引回来。”
“新农合真有这么大作用?”我满脸疑惑,半信半疑地问道。
“政策嘛,就是想让老百姓看病更方便、更便宜。要是新农合能把报销比例提上去,看病负担减轻,卫生院说不定还能重新热闹起来。”父亲眼中透着一丝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卫生院重新繁荣的景象。
从那之后,我便开始格外留意万丰大街上这些诊所和卫生院的变化。吴大夫的诊所总是人来人往,每天天刚蒙蒙亮,他就早早地打开诊所的门,迎接前来求医的患者。他坐在那张略显陈旧的办公桌前,耐心地询问着每一位患者的症状,仔细地为他们检查身体,开出处方,一直忙到天黑,才在暮色中拖着略显疲惫的身体关上诊所的门。而卫生院,依旧冷冷清清,偶尔有几个老人进出,他们的身影在空旷的院子里显得形单影只,让人看了心生落寞。
日子就像万丰大街上缓缓流淌的时光,一天天过去。新农合医疗的政策宣传越来越多,好多村里的大喇叭每天都在准时响起,用那略带沙哑却充满力量的声音向村民们介绍着新农合的种种好处;墙上也贴满了色彩鲜艳的宣传海报,上面详细地写着报销比例、报销范围等信息,吸引着过往村民的目光。
慢慢地,我发现卫生院有了些新动静。先是有一辆大货车缓缓停在卫生院门口,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卸下一批崭新的医疗设备,有先进的检查仪器、舒适的病床,这些设备被搬进卫生院后,让原本略显破旧的卫生院有了焕然一新的感觉。接着,来了几个年轻的医生和护士,他们穿着整洁的白大褂,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朝气,据说是上面派下来支援的。他们的到来,为卫生院注入了新的活力。
又过了些日子,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再次陪父亲散步路过卫生院。眼前的景象让我们都为之一振,卫生院门口停了好几辆电动车,还有一些村民骑着摩托车赶来。门诊室里,医生们正忙碌地为患者诊断病情;输液室里,护士们熟练地为病人扎针、换药,有几个小朋友虽然因为打针疼得眼眶泛红,却还是努力忍着不哭出声。父亲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看来新农合起作用了,卫生院有盼头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酒话供销情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酒话供销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