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于老三竟然突然离世了。这个消息对于老弟来说无疑也是一个打击。从此以后,每当他路过屯东头儿那片土地时,他都可能会想起与于老三相处的点点滴滴。
说起于会恩一家,那可真是本本分分、老老实实的人家。他的两个小女儿更是乖巧懂事,她们与两位叔叔之间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
平日里,两个小女孩总是围绕在叔叔们身旁嬉戏玩耍,给这个原本有些沉闷的家庭增添了许多欢声笑语。
不过,要说这家中最为不幸的人,恐怕非于青林莫属了。他是于会恩与其前妻所生下的孩子。他自己终于盼来了新生命——一个可爱的儿子。正当全家人沉浸在添丁进口的喜悦之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了于青林身上。
年纪轻轻的他竟患上了可怕的脑囊虫病,尽管家人四处求医问药,竭尽全力救治,但最终还是未能挽回他的生命。就这样,于青林未满三十岁便撒手人寰,留下了无尽的悲痛和遗憾给他的亲人。
长久以来,我的心中始终萦绕着一个深深的疑惑:那就是所谓的姓名学到底有没有其准确性可言呢?说实话,对于那些毫无科学依据的迷信之说,我向来都是嗤之以鼻的。
然而,对于流传至今的命理学,我却持有一种别样的看法——尽管我并非对其全盘接受,但仍觉得其中或许蕴含着一定的道理。
毕竟,如果这些学说纯粹只是无稽之谈,那么它们又怎能历经岁月的沧桑,得以传承至今,并被印制成一本本厚重的典籍呢?
尤其是在古代,造纸术尚不发达、纸张价格极其昂贵的时候,要将这些理论编撰成册并广泛传播,绝非易事。
就拿“于青林”这个名字来说吧,如果把它改写成“鱼清鳞”,乍一看似乎颇有些奇特之处。想象一下,鱼儿失去了身上那晶莹剔透的鳞片,岂不是会变得脆弱不堪、处境艰难?
当然啦,这仅仅只是一种巧合罢了。不过话说回来,世间的巧合千千万万,每一个巧合之间其实也存在着微妙的差异,绝不可能完全雷同。
于青林他还有个弟弟叫于明林,不过呢,这于明林可不是于会恩亲生的,而是他妈改嫁时带过来的孩子。所以,于明林和于会恩之间可没有半毛钱的血缘关系。这人的命运可比他哥哥于青林要好得多啦!
于明林我俩可是同学,想当年,国家恢复高考之后,于明林和我三弟的同学、同屯的韩庭峰两人都十分争气,双双考上了中专学校。毕业之后呢,他们就都被分配到了宝东县里去工作。
于会恩这人真挺不错的。他当时担任着保管员这一职。每次我母亲给伙食点领取面粉的时候,他都会故意多给一点儿。只可惜啊,好人似乎不一定有好报,于会恩他自己的命运也不怎么顺遂。
于老三在屯子东的田地头看家禽家畜,谁家有家禽家畜进地他就给赶出来,如果进去频繁了,他就告诉那家人看住自己的牲畜家禽。母亲家也有猪进过地,他给送过来并且嘱咐三弟看住,弟弟们都给他赔礼。
郑希成家的那头肥猪被送回圈里之后,于老三让他看住自己的家畜,他便怒不可遏地面向于老三,扯开嗓子吼道:“这猪都不进地里去捣乱了,还要你在这里盯着干啥?难道你就想这么混吃等死、白占队里便宜不成?”
然而,于老三对于郑希成的责骂却极力克制着。只要有鸡鸭鹅跑进地里,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将它们一一送回去,并郑重其事地叮嘱郑希成一定要看管好自家的牲畜。可一次又一次的反复,最终还是让郑希成失去了耐心和理智。
这天,于老三再次把几只调皮捣蛋的鸭子从地里赶出来,并且提醒郑希成的老婆,她家鸭子进地里了。
郑希成彻底爆发了!只见他瞪大双眼,满脸涨得通红,对着于老三就是一通破口大骂。那话语之难听,简直不堪入耳。
“你个死瞎子,整天净事儿!像你这样没用的东西,下辈子肯定还得当个睁眼瞎!”郑希成越骂越来劲,仿佛要把心中所有的怒火都发泄在于老三身上。
而于老三呢,则气得浑身直打哆嗦。他紧紧握着拳头,嘴唇颤抖着想要反驳,但终究还是一个字也说不出来,面对如此恶毒的辱骂,他心里实在难以承受......
真是令人意想不到啊!就在郑希成刚刚骂完人没多久,住在他家隔壁的女邻居范大丫竟然也开始发飙了。只见她气势汹汹地冲到地头儿,对着于老三大声叫骂起来。那架势简直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而且还是指着于老三的鼻子,什么难听说什么,各种粗俗不堪的话语从她嘴里源源不断地冒出来。
原来呀,不知道哪个缺德鬼给生产队的地里下了药。仔细一瞧,居然是用敌敌畏浸泡过的小麦粒子。这可把范大丫心疼坏了,她家养的那些小鸡因为误食了这些有毒的麦粒,一下子就被毒死了一大半儿呢!
当于老三听到这个消息后,赶忙跑到地里去查看情况。而此时的范大丫则紧紧跟在于老三身后,眼睛瞪得像铜铃一般,她怀疑于老三又去下毒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酒话供销情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酒话供销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