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凛的减刑申请获批那天,林深带着展览的最新照片去探望他。照片里,"真相实验室"已经升级成固定展馆,每天都有学生、家长前来参观。在"受害者互助墙"上,贴满了彩色便利贴,有人分享自己走出阴霾的故事,有人写下对未来的期许。
"你看,"林深指着一张照片,那是小陈和当初的顾客握手言和的画面,"真正的改变正在发生。"
赵凛摩挲着照片,眼眶泛红:"如果早点有这样的地方...陆明、周远,还有那么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也许就不用经历那些痛苦。"他抬起头,目光坚定,"等我出去,能加入你们吗?我想以另一种方式,完成我们未竟的事。"
半年后的清晨,林深站在新落成的网络安全中心前,看着孩子们排着队走进"真相实验室"。展厅内,周远和陆明的照片下方,新增了一行烫金小字:"愿所有的声音,都带着善意与真相;愿每一份正义,都无需以生命为代价。"
手机震动,弹出一条新消息。是赵凛发来的:"我报名了网络暴力心理援助热线的志愿者培训,等我结业,我们一起做些更有意义的事。"
林深望向远方的城市,朝阳正穿透云层,洒下金色的光芒。那些曾经笼罩城市的血色阴霾,终于在法律的完善、技术的进步与人心的觉醒中渐渐消散。而守护正义的道路,依然漫长,但他知道,只要怀着希望与信念继续前行,终会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第十二章:星火长明
隆冬的细雨裹挟着寒意,网络安全中心的咨询室里却暖意融融。林深翻看着最新的年度报告,数据栏里“网络暴力举报量同比下降62%”的数字格外醒目。落地窗外,赵凛正带着志愿者团队布置“网络文明宣传月”的展台,他修剪整齐的短发上沾着几片雪花,笑起来时眼角的纹路里盛满阳光。
“林队,有位特殊访客。”小李领着一名戴着鸭舌帽的年轻女孩进来。女孩摘下帽子,露出额角狰狞的疤痕,“我是苏晴的妹妹。”她声音发颤,从包里掏出一沓厚厚的信件,“这是姐姐去世前写的忏悔信,她一直想公开当年的真相,却被威胁不敢发声……”
林深展开信纸,褪色的字迹里满是悔恨。原来当年苏晴确实收了星辉集团的钱,可随着周远自杀,她的良心日夜受着煎熬。信的最后,她写道:“如果重来一次,我愿用所有代价换他的生命。”女孩哽咽着说:“姐姐后来试图联系周远的父母道歉,却始终没有勇气……这些信,能替她完成心愿吗?”
与此同时,网络上突然掀起新一轮风暴。某论坛出现匿名帖,直指“真相实验室”是警方作秀,揭露“那些所谓的网络暴力受害者,不过是自导自演博同情”。短短数小时,帖子被疯狂转载,评论区充斥着“官方洗白”“作秀恰烂饭”等恶意揣测。
“是水军!”技术科紧急分析数据,“这次攻击的手法和当年星辉集团如出一辙,背后资金流向境外账户。”林深调出监控,发现赵凛正默默删除着自己社交账号下的辱骂评论,他的手指在键盘上方悬停许久,最终只打下一行字:“如果你愿意走进实验室,或许会改变想法。”
第二天清晨,网络安全中心的玻璃门上被泼满红漆,“骗子”“伪善者”的字眼格外刺眼。林深以为赵凛会愤怒,却见他拿着抹布仔细擦拭,边擦边对围观的记者说:“这些痕迹,就像网络暴力留在人心上的伤疤,需要时间慢慢清理。”
陆雨得知消息后,连夜制作了一个短视频。镜头里,她翻开“真相实验室”的留言簿,念出那些真实的故事:被造谣作弊的学生重拾书本,因网暴辍学的女孩考上大学,曾参与骂战的网友写下忏悔……“每一条恶意评论,都可能成为压垮他人的最后一根稻草;而每一句善意的话语,也能成为照亮黑暗的光。”视频结尾,她对着镜头伸出手,“愿意和我们一起,成为这束光吗?”
视频播放量迅速破亿,评论区的风向开始扭转。有人贴出自己在实验室的体验照片,描述那种身临其境的窒息感;有心理学教授转发视频,分析网络暴力对受害者的创伤;就连曾经跟风骂人的网友,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那个匿名发帖的人突然注销账号前,私信给林深一段长文:“我承认收了钱抹黑你们,但在搜集资料时,看到那些受害者的故事,我后悔了。原来网络上轻飘飘的一句话,真的能毁掉一个人。”
春节前夕,周远和陆明的父母受邀来到网络安全中心。在“受害者纪念墙”前,苏晴的妹妹深深鞠躬,将姐姐的忏悔信郑重地贴在墙上。周远的母亲颤抖着抚摸信件,泪水滴落在纸上:“孩子,放下吧,都过去了。”
当晚,全市地标建筑的屏幕上,循环播放着“网络文明公约”的宣传片。赵凛站在人群中,望着自己参与录制的画面,忽然接到一个陌生来电。电话那头,是个怯生生的少年声音:“我...我之前在网上骂过人,现在很后悔,你们能帮帮我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颐和园的张夫人的新书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颐和园的张夫人的新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