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沙漠异响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夜风裹挟着砂砾,如同无数细小的箭矢拍打着越野车的车身。林夏将护目镜往上推了推,目光透过沾满沙尘的挡风玻璃,死死盯着车载雷达上不断跳动的诡异波纹。
作为中科院昆虫研究所的年轻研究员,她本以为这次只是一次普通的沙漠蝗灾调研。可当无人机传回的实时画面中,蝗虫群在月光下呈现出一种诡异的规律性振翅时,她意识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这不可能。”林夏的手指在笔记本电脑键盘上快速敲击,调出雷达监测数据。蝗虫翅膀的振动频率,竟与三公里外某导弹基地的雷达波频率完全一致。这个发现让她后颈泛起一层冷汗,沙漠深处的某个秘密,正在通过这些小小的昆虫向外界传递。
就在这时,对讲机突然响起刺耳的电流声,打破了车内的寂静。“林博士,这边有新发现!”助手小王的声音带着掩饰不住的惊恐,“在解剖蝗虫时,我们在它们的消化道里发现了一些金属片,像是某种……芯片。”
林夏猛踩油门,越野车在沙丘间颠簸前行。半小时后,她在临时搭建的野外实验室里,看到了显微镜下那枚闪着幽光的金属薄片。上面密密麻麻的蚀刻纹路,分明是冷战时期苏联特有的微型集成电路设计。
“这怎么可能?”林夏喃喃自语,手指微微颤抖。这些蝗虫体内怎么会出现半个世纪前的生物芯片?更诡异的是,芯片表面附着着一层黏液,似乎是专门为了保护芯片在昆虫消化道内不被腐蚀。
就在她准备进一步研究时,实验室的灯光突然闪烁起来。紧接着,所有电子设备同时发出尖锐的蜂鸣。林夏冲出门外,只见原本分散的治蝗无人机群正在天空中重新集结,组成一道银色的洪流,朝着罗布泊核试验区的方向飞去。
“拦住它们!”林夏对着对讲机大喊,“所有无人机立即启动自毁程序!”然而,她的命令如同石沉大海,无人机群依旧保持着诡异的编队,消失在沙漠的夜幕中。
此刻,林夏的手机突然收到一条匿名短信:“当心死手系统。”短短五个字,却让她的血液几乎凝固。死手系统,那个传闻中苏联为了确保核反击能力而设计的末日装置,真的与这场蝗灾有关?
沙丘上,蝗虫群仍在不断聚集,月光下,它们的翅膀振动出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节奏,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灾难奏响序曲。林夏握紧了手中的样本箱,她知道,自己已经卷入了一个足以颠覆世界的惊天阴谋之中。而这,仅仅只是开始….…
第二章:核区疑云
罗布泊核试验区的探照灯在沙暴中划出猩红弧线,林夏的越野车刚停稳,枪管就抵住了车窗。带队军官掀开防毒面罩,眼尾的伤疤在冷光下泛着青白:“中科院的?这片区域已封锁七十二小时。”
“那些治蝗无人机失控了!”林夏扯下沾满沙尘的护目镜,指节重重叩击车载雷达屏幕,“它们的航线直指试验区地下工事,和蝗虫体内的生物芯片有关!”她从背包掏出密封袋,里面的金属薄片在夜光下泛着幽蓝,蚀刻纹路正渗出诡异黏液。
军官瞳孔骤缩,对讲机里突然爆发出刺耳的电流声:“三号岗哨遭遇电磁脉冲!重复,所有电子设备——”话音戛然而止,远处传来金属扭曲的尖啸。林夏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三架无人机像被无形大手攥住,机翼扭曲着撞向防护墙,绿色毒雾裹挟着蝗虫群腾空而起。
“跟我来!”军官猛地拽开车门,林夏踉跄着跌进沙暴。防护服摩擦声中,她瞥见士兵们枪托上缠着红绸——这是执行最高机密任务的特殊标记。穿过三道电磁闸门时,林夏的腕表突然疯狂旋转,指针在12点位置来回震颤。
试验区内一片狼藉,被击落的无人机残骸冒着青烟。林夏蹲下身,指尖触到某个无人机断裂的旋翼,冰凉金属表面布满细密孔洞,像是被某种酸性物质腐蚀。“它们的核心控制模块被取走了。”她突然抓住军官手臂,“你们有没有发现,蝗虫振翅频率在逐渐增强?”
话音未落,地面传来闷雷般的震动。戈壁滩上,数以万计的蝗虫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排列组合,触角碰撞间迸发出幽蓝荧光。林夏举起夜视仪,奇异字母在虫群中明灭闪烁——正是死手系统激活指令的前半段。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那些字母正在缓慢爬行,组成新的图案。
“这是活体矩阵。”林夏声音发颤,从样本箱取出微型光谱仪,“它们在接收某种超低频信号。”仪器屏幕上突然跳出一串数字,与她在沙漠中记录的雷达波频率完全吻合,只是强度提升了三个数量级。
远处山体传来岩石崩裂的轰鸣,尘封的地下工事缓缓开启。林夏的瞳孔倒映着暴露的金属闸门,那上面的镰刀锤子标志已被锈迹吞噬大半。1983年苏联绝密档案中的记载突然涌入脑海:“极地冰川”计划,旨在利用生物共振技术激活末日武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颐和园的张夫人的新书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颐和园的张夫人的新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