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一直沉默的海洋生物学家林小满突然举手,她的声音细若蚊蝇却透着决绝:“各位,我想先说说我们海洋生物的困境。海洋酸化已经让珊瑚白化速度加快 30%,而太阳危机爆发后,海水温度将上升 18 度,90% 的海洋物种会灭绝。可目前候选名单里,海洋生物才占 15 个名额,这合理吗?” 她的眼泪在眼眶打转,身后几十位海洋同行纷纷点头,会议室里吵成一锅粥。
与此同时,在物种遴选大楼的地下三层,一支神秘特工小队正在秘密行动。他们全副武装,悄无声息地穿过昏暗走廊,来到一个存储基因样本的冷冻仓库。队长林峰从战术背心里掏出一张照片,上面是来自撒哈拉边缘的珍稀植物——沙漠玫瑰。这种植物能在极端干旱环境下存活百年,其种子基因对改造外星土壤有着关键作用。可据内部消息,它在遴选中处于淘汰边缘。林峰取下种子样本放进特制容器,突然,警报声大作,他们被提前布下的安保系统发现。一场激烈追逐在狭窄通道展开,林峰一边跑一边给中国特使林睿打电话:“林大使!我们按您吩咐拿到了样本,但后续行动……” 话没说完,林峰被一道激光网逼停,仓库大门缓缓打开,里面站着一排全副武装的安保人员,为首的竟是林睿亲自安排的安保主管赵刚。
赵刚摘下墨镜,冷笑道:“林峰,你是好样的。可惜,你早就在我们的监控里了。这个计划,容不得半点私自篡改。” 林峰攥紧拳头,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赵刚夺走容器,沙漠玫瑰种子在冷光下泛着微弱光泽,林峰的心沉到谷底,他知道,这可能意味着某个外星荒漠上,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洲将永远无法出现。
此时,会议室里突然传来一声巨响,有人将一份最新基因图谱狠狠拍在桌上。众人望去,只见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张院士面色铁青:“都别争了!看这个!” 图谱上,几种候选物种的基因序列竟出现惊人的重合,这表明它们可能源自同一祖先,这意味着其中某些物种可以被剔除,为其他物种腾出空间。众人瞬间安静,这恰似黑暗中的一丝光亮,可接下来如何抉择,又将牵扯出更多利益纠葛与情感挣扎,物种遴选这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才刚刚揭开血雨腥风的序幕。
第三章:星际方舟
上海外滩,亚洲最大航天基地的中心广场上,一个巨型全息投影实时展示着“星际方舟”的建造进度。这艘长 5.2 公里、高 1.3 公里的太空巨兽横卧在月球轨道上,无数小型穿梭机往来穿梭,似忙碌的蜜蜂围绕蜂巢。方舟主体由超合金钛晶钢构成,这种材料能抵御太阳风暴与小型陨石撞击,其表面覆盖着 1.2 公里厚的辐射屏蔽层,内部被精心划分成 7 大生态区,模拟地球的雨林、沙漠、海洋等生态系统。
中国航天工程师陈明站在指挥中心中央,面前的巨大沙盘上,方舟的 3D 模型缓慢旋转。他手指轻轻一挥,生态区的照明系统亮起,淡蓝色的光线透出勃勃生机。可这份宁静很快被打破,方舟动力系统负责人王强匆匆赶来,额角汗水未干:“陈总,曲率引擎的第四号反应堆出现等离子体泄漏,我去检查时发现,连接管道的合金材质老化速度超出预期,按照这个趋势,方舟还没飞出太阳系就得瘫痪!” 陈明皱紧眉头,这合金材料是全球科学家联合研发的新型号,理论上能稳定运行 30 年,现在出现老化,要么是材料本身有缺陷,要么是宇宙射线提前催化了老化反应。
与此同时,在方舟内部,负责生命维持系统的生物工程师林小雨正带领团队调试生态循环。她进入模拟亚马逊雨林的生态舱,潮湿温热的空气扑面而来,人造阳光透过顶层透明舱壁洒下斑驳光影。可当她检查到第 17 个生态池时,发现珍稀鱼类——金线鲃的繁殖率比预期低了 40%。林小雨蹲下身,轻轻捞起几尾幼鱼,它们透明的鱼鳍下,血液流动缓慢,像是被无形力量扼住了生机。她调出水质监测数据,发现水中某种微量元素含量异常,这元素正是金线鲃故乡溪流里特有的,难道是运输途中水源被污染?还是太空环境本身改变了元素性质?一连串问号悬在心头,她深知,若不能及时解决,整个雨林生态区的物种链将会崩塌。
在地球另一端,美国佛罗里达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一群民间工程师正秘密打造“方舟备份”。领头的马斯克二世(埃隆·马斯克之孙)在发布会现场意气风发:“官方方舟太慢了!我们用最前沿的纳米材料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生命方舟’号将在 3 年内启航,比官方计划提前 8 年!” 话音刚落,全息投影上展示着那艘流线型飞船,其外壳竟会像变色龙般根据宇宙环境改变颜色,内部采用垂直农场与水循环系统。可就在他踌躇满志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记者突然站起,手中照片直指屏幕:“马斯克先生,您这飞船的推进系统与我们获得的专利图纸完全一致,这是公然抄袭!而且您是否有能力解决长期太空旅行中的辐射防护问题?” 马斯克二世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台下一片哗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颐和园的张夫人的新书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颐和园的张夫人的新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