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色黎明:金库的秘密
凌晨四点十五分,太原城内的枪声尚未完全停息。特战队队长周卫国带着十二名队员,踹开了伪满洲中央银行太原支行的金库大门。
"手电筒!"周卫国低声命令。六道光束刺破黑暗,照亮了这个尘封六年的地下空间。金库里出奇的安静,只有队员们粗重的呼吸声在混凝土墙壁间回荡。
"队长,这不对劲..."年轻的队员小王声音发颤,"太干净了..."
确实,金库里既没有堆积如山的金条,也没有成捆的钞票。只有墙角整齐码放着二十几个木箱,上面贴着褪色的封条。周卫国用刺刀撬开其中一个箱子,金属碰撞声在空旷的金库里格外清脆。
"子弹?"小王惊讶地抓起一把黄澄澄的子弹。
周卫国面色凝重地连续打开几个箱子:清一色的日军制式6.5mm步枪子弹,保守估计超过百万发。在最里面的三个箱子里,他们发现了更令人不安的东西——崭新的日元假钞,数量足以扰乱整个华北经济。
"立即报告指挥部!"周卫国抓起一摞假钞塞进战术包,"通知银行外设防,任何人不得靠近!"
二、清晨的电波:第一声呐喊
清晨六点整,太原广播电台的喇叭突然发出刺耳的电流声。正在废墟中搜寻亲人的市民们不约而同地抬起头。
"太原的父老乡亲们..."一个略带颤抖的女声从喇叭中传出,"这里是八路军太原前线指挥部...太原...解放了!"
播音员林梅的声音通过电波传遍全城。她面前的麦克风是从废墟中挖出来的,缠着胶布,时不时发出噼啪的杂音。在她身后,两名技术员满头大汗地调试着老旧的发射设备。
"重复一遍,太原解放了!八路军已经控制全城...请市民们保持冷静...临时救助站设在原第一中学..."
林梅的声音突然哽咽。她想起六年前那个恐怖的夜晚——1937年11月8日,日军攻入太原时,正是她父亲、原太原电台台长在最后一刻向全国发出警告,随后被破门而入的日军乱枪打死。
"下面播放...《义勇军进行曲》..."林梅抹去眼泪,按下唱片机按钮。雄壮的旋律通过电波传遍太原的大街小巷,无数市民站在废墟中,泪流满面地跟着哼唱。
三、课堂里的春天
正午的阳光透过破碎的玻璃窗,照在太原第一中学三年二班的黑板上。粉笔灰在光束中飞舞,老教师徐明远颤抖的手在黑板上写下"抗战必胜"四个大字。
教室里坐着三十多个孩子,有的头上还缠着绷带,有的衣服上沾着血迹。但他们全都挺直腰板,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黑板。
"同学们..."徐老师转过身,声音沙哑,"今天我们重新上课...第一课...国文..."
教室后排,八路军女战士小李正忙着给孩子们分发铅笔和皱巴巴的作业本。这些都是从日军仓库里缴获的物资,封皮上还印着"大东亚共荣"的字样,被战士们用墨水涂黑了。
突然,一个小女孩举起手:"老师,我爸爸说...以后我们是不是可以不用学日语了?"
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徐老师的眼镜片后泛起泪光,他深吸一口气:"是的,从今天开始...我们只学中文,只写汉字..."
窗外传来八路军战士帮市民清理废墟的号子声,与孩子们的读书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太原城最动人的交响曲。
四、凝固的时间:档案室的秘密
下午两点,陈长安在两名战士的搀扶下,走进了伪太原市政府大楼。腹部的伤口还在隐隐作痛,但他坚持要亲自检查这栋象征着日伪统治的建筑。
三楼的档案室大门紧锁,门把手上积了厚厚一层灰。战士用枪托砸开铜锁,陈长安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
灰尘在阳光中飞舞,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档案柜。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办公室里的一切都保持着六年前的模样:办公桌上的钢笔还插在墨水瓶里,茶杯中的茶水早已干涸成褐色的痕迹。
陈长安的目光被墙上的日历钉住了——1937年11月8日,太原沦陷的那一天。日历上的日期永远定格在了这个耻辱的时刻。
"这帮畜生..."陈长安咬牙切齿。他拉开最近的档案柜,发现里面完整保存着太原沦陷前的市政档案:户籍、地契、税收记录...甚至还有当年守城将士的名单。
"快!把这些全部封存!"陈长安激动地命令,"这些都是重要证据!通知指挥部,派专人接管这里!"
五、星火燎原:干部培训班的奇迹
傍晚时分,原日军宪兵司令部的大院里热闹非凡。三百多名来自延安抗大的年轻干部,正在紧张地分配工作任务。
"第一组负责民政登记!" "第二组接管粮仓!" "第三组组建纠察队!"
命令声此起彼伏。这些平均年龄不到二十五岁的年轻人,将在未来七十二小时内接管太原城的日常运转。他们中很多人昨天还是学员,今天就成为了各部门的临时负责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