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周志刚带一张相片儿回家,这样也有个念想,因为周志刚和这位姐姐还从来没在一起照过相,所以说这次除了给大家集体照了一张之后。
给周志刚和翠花父母他们三人照一张。
又给翠花家里照个集体照。
王汉林和翠花他俩单独照了一张,这样这一卷胶卷儿也就没了,宣传员急忙回去就洗照片儿了。
基地里所有人都知道一件事情,院长交代的事情完成完不成都要完成,这是大家的共识,因为对于大家能给院长做到的东西,远远达不到院长给他们带来的这个便利和这个幸福状况。
这不是用语言和物质能换的,基地的所有人都知道没有王汉林,这个基地可能就建不成,也可能建成了,也达不到现在,如今的状况!
王汉林这个婚礼就匆匆结束了。
王汉林没想到他的婚礼,在这个热闹的和狂热的天气里就完成了。
晚上王汉林安排基地的司机给翠花家人送回去了。
实际上,这几台车都是娄老板的,都留给王汉林了,说是捐给基地了。
娄老板说他自己就留了一台车,其余的全捐给基地,所以说这四台吉普车到了基地。
捐给基地之后。轧钢厂人的脸色都不怎么好,他们想的是这几台车公私合营之后会捐给轧钢厂,没想到都捐给了王汉林。
实际上脸色不怎么好,但是一瞬间大家也就放下了,他们都知道,如果真正要做一个对比,他们的含金量在王汉林面前什么都不是。
王汉林和翠花俩人站在门口儿看着送着翠花父母家里人的车队离开了自己家。
翠花突然有想哭的冲动,王汉林抱着翠花的肩膀说:“放心吧,过两天我就带你回去了。家里一切都好!”
翠花看着王汉林说:“我知道我什么都知道,可是就有一种想哭的冲动,王汉林说这都正常。毕竟离别的感觉总是伤感。”
王汉林结婚之后又忙碌在基地当中。
这基地到10月份之后就开始进入秋收环节,大家就开始收割,砍倒玉米、收割小麦、收割小米、收割各种作物。
收割之后就是晾晒,晾晒之后是采摘,扒苞米、割稻穗儿,割麦谷穗儿。
这些事情杂七杂八的,一直忙碌到11月份才真正的完成了一部分,下一步又开始收集各种冬天取暖的东西。
组织大家,收取各种烧火的材料,如苞米杆儿、稻草很多东西。
这些东西收拾整理之后又开始整理土地了,安排人刨玉茬子。
这个活儿也是很累的,很难的,跑完之后还要运回来。
运出来的这些东西作为取暖的材料,这些活儿干完之后发酵制好的肥料,又要运到地里去。
这些地里农民的活儿都做完之后就到了11月底了。
到了11月底,王汉林把这几个月种的棉花都运回了基地,到了基地大家就开始发放每个月生产出来的员工服、棉袄、棉裤、棉大衣、被子,褥子、手套,帽子。
王汉林查看了库房记录,这个月开始又给每个人发放了这些福利。
当基地的人员穿着统一的服装,统一的棉大衣,统一的帽子,统一的手套后。
在指导员儿找来援助的情况下,基地里的手工坊又开始了做棉鞋。
基地里的人又穿着统一的棉鞋。
无论是哪个部门,哪个政府城市的人来到基地看了之后都很羡慕这样的福利标准,在北平市也是数一的了。
没有哪个部门和地方能比基地的生活会更好了。
就连上级的大领导也收到了基地送给他们的一套基地福利。
一件棉大衣,一个棉袄,棉棉帽子,一副棉手套,一套棉衣棉裤,一个被子,一个褥子,这些东西都是成套的。
当上级大领导穿着这一身儿衣服出现了出现在会议室的时候,大家也都很吃惊,但没一个人提出来。
大领导说:“这就是疗养基地的设计的东西,看看实用不?如果实用就把这个设计拿过,要过来看看咱们生产发放,作为部门的福利可以不可以?”
大领导们谈论着国家大事,王汉林却悄然而然的来到了山上。
山上的养殖部王汉林查看着这些马、驴和骡子,王汉林知道这个养殖基地最值钱的就是这个马场,因为他们是重要的劳动力,在没有机械的产生的时候,这些劳动力是最有价值的。
从北面儿老大哥那里商量换取拖拉机的事情,还没有门路,也不知道有哪个部门去谈的效率会这么低。
王汉林真想独自去一趟北面儿,亲自谈一下,如果北面儿老大哥要黄金,王汉林都想同意了。
因为王汉林想实现的东西,现在看来是实现不了了,这1000亩地什么时候能开发出来?
没有机械用人工来开发,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喜欢穿越在50年代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在50年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