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张大豫和他的“创业团队”给杜进好好上了一课。他们在昌松附近设下埋伏,把气势汹汹的杜进军打得找不着北,溃败而归!这场“昌松大捷”如同在河西走廊扔下了一颗震撼弹。整个凉州都震动了:“什么?那个当年钻粪车的世子爷?他真杀回来了?还把杜进给揍了?!” 张大豫的名字瞬间传遍河西,声望值“噌噌”往上涨。
386年四月,志得意满的张大豫在杨坞(具体地点待考,应在魏安或昌松附近)正式宣布:爷不装了,爷摊牌了!自立为“抚军将军、凉州牧”,改年号为“凤凰”!看这年号,“凤凰涅盘”,志向不小,宣告前凉政权要在他手里浴火重生!
这面“凤凰”大旗一竖,效果拔群!河西的汉人士族、对吕光不满的地方官吏、还有那些被压榨得苦不堪言的百姓,纷纷响应。建康太守李隰(在张掖附近?)派人送来了宝贵的军粮,祁连都尉严纯(估计是管祁连山防务的军官)带着手下兵马直接来投。最重量级的“天使投资人”是秃发思复鞬的儿子秃发奚于,这位鲜卑猛男带着足足三万鲜卑铁骑呼啸而来,加入张大豫阵营!这阵容,汉人军队(前凉旧部、流民武装)、鲜卑铁骑、后勤补给都有了,堪称“复国者联盟”。
张大豫深知民心的重要性。他干了一件非常得人心的事:一把火当众烧掉了吕光强征民夫的名册!这一把火烧得痛快,烧得解气!凉州百姓一看:“嚯!新来的大王懂我们啊!不用去给吕光头当牛做马了!” 据史书记载,瞬间就有“十万民夫”跑来投奔(数字或有夸张,但民心所向是实)。百姓们箪食壶浆(端着吃的喝的)迎接“凤凰”王师,那场面,简直像河西走廊在开一场盛大的复国狂欢派对。张大豫的势力像吹气球一样迅速膨胀,达到了他人生乃至整个复国运动的巅峰。河西走廊,仿佛真的回到了前凉张氏家族统治时的荣光岁月。凤凰,似乎真的要涅盘重生了!
三、姑臧城下:百日围城与凤凰折翼
张大豫的事业如日中天,手下人才济济。其中,那位曾经把他藏在地窖救命、又一路护送他到河西的谋士王穆,绝对是核心智囊。眼看张大豫在杨坞称王,兵强马壮,直指后凉心脏姑臧,王穆却眉头紧锁,忧心忡忡。
他赶紧找到被胜利冲昏头脑、感觉自己已经“无敌”的张大豫,苦口婆心地献上“隆中对”河西版:“殿下!我的殿下啊!咱不能这么莽啊!姑臧城是吕光的老巢,城高池深,他肯定死守。咱们虽然人多,但成分太杂(汉军、鲜卑、流民),心不一定齐。硬啃这块硬骨头,万一磕掉了牙,可就全完了!” 王穆提出了一个极其稳妥且高明的战略——“农村包围城市”的十六国河西版:“咱应该先向西打,拿下张掖(岭西)那块富庶之地!张掖离姑臧远,吕光一时半会儿顾不上。咱们占了那里,好好练兵,屯田积粮,把根基打牢。让吕光在姑臧干瞪眼,等他饿瘦了、人心散了,咱再挥师东进,一战可定!这才是稳扎稳打的上策啊!”
王穆的策略,放到后世看,绝对是老成谋国。可惜,此刻的张大豫,脑子里大概循环播放着“无敌是多么寂寞”的BGM。昌松大捷让他产生了“天命在我”、“主角光环”的错觉。他觉得吕光不过如此,姑臧城指日可下!什么“积粟砺兵”?太慢了!我要的是速通!是光复故都的荣耀!什么“人心不齐”?在绝对的实力(他自以为的)面前,都是浮云!
于是,张大豫大手一挥:“王先生,你的策略太保守啦!看我的!” 他拒绝了王穆的金玉良言,执意分兵两路,夹击姑臧:他自己亲率主力(主要是汉人军队和流民武装?)驻扎在姑臧城西;而让王穆和鲜卑猛男秃发奚于带着那三万精锐鲜卑铁骑驻扎在姑臧城南。准备来个东西对进,让吕光顾头不顾腚。
城内的吕光,看着城外黑压压的联军,心里可能慌了一下,但老狐狸就是老狐狸。他很快冷静下来,一眼就看穿了张大豫联军的致命弱点——乌合之众!汉人、鲜卑、流民,这三伙人目标可能一致(反吕),但内部矛盾肯定不少。鲜卑骑兵勇猛但可能骄横;流民人数众多但缺乏训练和纪律;张大豫自己统领的中军威望和经验都未必足够。更重要的是,王穆和秃发奚于在南边,张大豫在西边,指挥协调是个大问题。吕光嘿嘿一笑:“小张啊小张,你还是太嫩!” 他果断下令:闭门不出,死守!任凭你城外骂破喉咙,老子就是不开门!玩的就是一个“拖”字诀。
这一拖,就拖了整整一百天!从春天拖到了酷热的盛夏七月。想象一下城外联军的处境:烈日当空,粮草逐渐耗尽(张大豫起家快,根基不稳,后勤是大问题),士兵疲惫不堪,士气低落。更要命的是,时间一长,联军内部的矛盾开始发酵。汉人士兵可能看不惯鲜卑人的骄横,流民可能开始想家或者担心生计,将领之间也可能互相埋怨。张大豫在西边干着急,但攻城器械不足,强攻损失太大;城南的王穆和秃发奚于带着鲜卑骑兵,更是憋屈得要死,他们是野战无敌的骑兵啊,天天对着城墙干瞪眼,马都快饿瘦了,人更是烦躁无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