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礼法双标现场:严于律人,更严于律己
当会稽王司马昱的庶母去世,顾和立刻化身"礼法界纪检委",上书要求"太常夺服"(取消丧假)。但轮到他自己母亲去世时,面对皇帝十道夺情诏书,他直接搬进墓庐开直播守孝。有官员阴阳怪气:"顾公的孝道,怕是要把建康城的白布都买光了。"顾和反手一个举报:"此人亵渎孝道,建议停发三年俸禄。"
这种"驰名双标"的背后,藏着门阀政治的生存密码:通过严苛礼法维护士族特权,又用个人守孝打造道德人设。正如他在《答王蒙书》中写的:"礼法如刀,可斩他人,亦须自削。"
4.王导午睡事件:高情商叫醒服务的鼻祖
某日顾和到相府汇报工作,恰逢王导午睡。他既不学杨修"鸡肋"拆台,也不效仿张飞擂鼓叫阵,而是突然对同僚感慨:"哎呀你看王公这睡颜,让我想起当年他在洛水边指挥千军万马的英姿!"(《世说新语·雅量》)被彩虹屁惊醒的王导不仅没生气,还赠诗曰:"清风朗月,辄思玄度。"——堪称古代职场教科书级操作。
三、政坛“端水大师”:在门阀夹缝中跳华尔兹
1.执政理念:把“躺平式管理”玩成高端局
当东晋官场卷王们忙着内斗时,顾和却在御前会议上掏出一份《吴郡年度财政报告》,对着满朝文武开启“凡尔赛”模式:“去年江南士族偷税够造十艘战舰,但本官建议——不查!”这番“网漏吞舟”的暴论,正是他执政理念的精华浓缩版。
“养鱼式反腐”的顶层设计
面对御史台“放任贪腐”的指控,顾和搬出大数据分析:“严查三家士族会逼反五万私兵,但适当放水能换来十万石军粮。”这套“水至清则无鱼”的治理哲学,被现代学者戏称为“东晋版GDP优先战略”。他在给王导的《为政十疏》中写道:“察察之政如捕风,当使吞舟之鱼不知网之存。”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别总盯着KPI,要让大厂自觉纳税。
礼法双标:士族的“灵活道德底线”
顾和发明的“弹性礼法体系”堪称古代制度创新:
对皇族:庶母丧期多吃块肉?立即启动弹劾程序;
对士族:侵占民田?建议“以诗书教化感之”;
对自己:母亲去世直接住进墓园,连收十道圣旨都不回微信。
这种“宽以待己,严于律人”的智慧,让江南士族直呼“真·自己人”。《晋书》记载,会稽王氏家主王述曾酸溜溜评价:“顾君治礼如庖厨,自家人总能分到最大块的肉。”
流民安置:古代“人才引进计划”
面对北方逃难来的“江漂”,顾和推出组合拳:
成立“侨置郡县办事处”,发放临时户口(白籍);
开放山泽允许垦荒,美其名曰“双创扶持”;
选拔识字的当基层公务员,实现“以流治流”。
这套方案让豫州三年新增纳税人口五万户,王导点赞:“卿之治民,如烹江南醋鱼——酸中带鲜。”
2.世家博弈:在豪门钢丝上跳踢踏舞
在建康城顶级权贵朋友圈里,顾和的朋友圈分组堪称艺术: 琅琊王氏:设为“特别关注”;颍川庾氏:设为“消息免打扰”;吴郡四姓:置顶并设置“强提醒”。
与琅琊王氏的“塑料兄弟情”
顾和深谙“背靠大树好摸鱼”之道,对宰相王导实施精准彩虹屁: 晨会时故意迟到,就为在众臣面前表演“王公昨夜操劳国事”的痛心表情;将王导的“镇之以静”政策包装成“老庄治国”的3.0版本;甚至发明“丞相午睡叫醒服务”:用《洛神赋》的音调唱工作报告。但当王导想清查江南田亩时,顾和立即切换战斗模式,连夜写出《江南十不可查书》,吓得王氏管家连夜撤回审计组。
和颍川庾氏的“相爱相杀”
面对外戚庾亮的军权威胁,顾和祭出三大阴招: 经济锁喉:卡住广陵漕运,让庾家北伐军粮船在长江上跳科目三;文化拆台:在清谈会上用吴语解说《老子》,让北方士族集体懵圈;舆论战:雇说书人传播“庾亮夜读《史记》吓掉笔”的段子。最绝的是,当庾亮想拉拢他时,顾和当面背诵对方年少时写的打油诗,让庾将军当场社死。
江南士族“扛把子”的自我修养
作为吴郡四姓话事人,顾和的平衡术令人叫绝: 把侄女嫁给陆氏少主,陪嫁是三家赌场的干股;帮朱氏拿下盐铁专卖权,条件是朱家军不得越过太湖;给张家争取到“五品以上官员直荐权”,但要抽成20%人才。某次四姓内部会议,他掏出《江东利益分配白皮书》:“今日割王三家田,明日分陆五条船,苟非吾之操作,江东早崩盘。”
3.历史照妖镜:幽默背后的生存密码
职场保命指南
顾和自创的官场求生术至今被管理学界研究。“50%原则”:每次劝谏只说半截话,剩下让领导自己悟;“三秒认怂法”:怼完皇帝立即补上“臣愚钝”三连击;“甩锅流程图”:任何决策都拉三家士族联署。某次宴会上,他传授心得:“要让领导觉得你是替他背锅,而不是甩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