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团长带来的援军如同及时雨,他们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强大的火力和兵力支援,更重要的是,给早已疲惫不堪、濒临崩溃的我们,注入了一股强心剂。看着那些精神抖擞、装备相对齐全的兄弟部队迅速接管了778高地的防御,开始有条不紊地构筑工事、架设火力点,我们这些从炼狱般战斗中幸存下来的猛虎连残兵,终于被允许从血腥的一线撤了下来,进行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休整。
我们被安排在主峰后侧一个相对安全的、背风的凹地里。这里背靠着山壁,可以有效抵御来自正面的炮火和冷枪。后续部队的弟兄们手脚麻利,很快就帮我们搭建了几个简易的帐篷,虽然依旧漏风漏雨,但比起之前蜷缩在冰冷的弹坑和残破的工事里,已经不啻于天堂了。
撤下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伤口。随援军上来的军医和卫生员立刻忙碌起来。我的腿伤因为之前的剧烈活动和浸泡,感染得有些厉害,军医仔细地为我清创、消毒、缝合,敷上干净的药粉,再用新的绷带一层层缠好。虽然过程依旧痛苦得让我直冒冷汗,但看着那不再流脓、被妥善处理的伤口,心里总算踏实了一些。赵大海班长身上的几处皮肉伤也得到了处理,他硬是咬着牙没吭一声,还跟卫生员开着玩笑,说这点小伤跟挠痒痒似的。其他几个受伤的弟兄,也都得到了及时的救治。而那些伤势过重、无法在前线处理的重伤员,则被优先用担架抬下山,送往后方的野战医院。
然后,是久违的……洗漱。虽然条件有限,只能用冰冷的溪水(从附近山涧引来的)简单擦洗一下,但能洗去脸上、手上那凝固的血污和硝烟,刮掉那几天没打理、又长又硬的胡茬,感觉整个人都清爽了不少,仿佛也洗去了一些战争带来的沉重和晦气。
最让人期待的,自然是食物。
当炊事班的战士用扁担挑着两个冒着热气的大铁桶过来时,我们这些幸存者的眼睛都直了!桶里装的,是热气腾腾的白米饭!还有一大桶……是飘着油花、炖得烂熟的猪肉土豆汤!
天知道我们有多少天没见过正经的热饭热菜了!之前不是啃压缩饼干,就是嚼带着土腥味的炒面,偶尔能缴获点越南米或者罐头,都算是改善生活了!
“开饭了!都过来打饭!”炊事班长扯着嗓子喊道。
我们立刻像饿狼一样,端着自己的饭盒或者水壶(早就洗干净了)冲了过去!
满满一饭盒的白米饭,再浇上一大勺香气扑鼻、带着大块肉和土豆的浓汤!
顾不上烫嘴!我们蹲在地上,或者靠着岩石,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米饭的香甜,肉汤的鲜美,土豆的软糯……这些最朴素的味道,在这一刻,却如同琼浆玉液般,滋润着我们干涸的肠胃,也温暖着我们早已疲惫不堪的心灵。
我一口气吃了两大饭盒米饭,喝了三碗肉汤,感觉浑身都充满了力气,连腿上的伤口似乎都不那么疼了。
吃饱喝足,又换上了相对干净(虽然依旧破旧)的衣服,我们这些猛虎连的残兵败将,总算是有了一点“人样”。
但身体上的放松,却无法完全驱散心头的阴霾。
我们七个幸存者(经过清点,最终从那场惨烈战斗中活下来的,还能继续战斗的,只有我们七个人了),默默地围坐在一堆刚刚熄灭的篝火旁(天亮了,不敢再生火)。谁也没有说话,气氛异常沉重。
牺牲的战友们的面孔,如同电影胶片般,在每个人眼前闪过。连长张猛那张总是带着刀疤却又透着坚毅的脸,指导员那文质彬彬却又总能鼓舞人心的身影,还有那些在冲锋路上、在白刃战中倒下的、我甚至还叫不上名字的弟兄……他们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昨天,却又永远地定格在了这片异国的土地上。
“妈的……”一个叫“老蔫”的老兵(平时话不多,但打起仗来很猛),突然狠狠地一拳砸在地上,眼圈通红,“排长……还有小六子……他们……就差那么一点……就差那么一点就能冲上来了……”
他的声音哽咽,说不下去了。
我们都沉默着,每个人的心里都堵得慌。
“别想那么多了。”赵大海班长声音沙哑地说道,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递给我们一人一支,“人死不能复生。我们活着……就得替他们……把剩下的路走完。把他们的名字,他们的故事,带回家。”
是啊,带回家。
这成了我们这些幸存者心中,最沉重,也最坚定的信念。
我点燃香烟,深深地吸了一口。辛辣的烟气呛入肺中,带来一阵剧烈的咳嗽,却也稍微麻痹了一下心中的痛楚。我看着远处那连绵起伏、在晨曦中显得有些苍茫的群山,心里一遍又一遍地默念着那些牺牲战友的名字。
短暂的休整期间,我们也开始与接替我们防务的钢七连的战士们进行一些交流。
钢七连的弟兄们对我们这些从778高地主峰血战中幸存下来的“前辈”(虽然我们兵龄可能还没他们长),充满了敬佩和好奇。他们会围过来,听我们讲述那场战斗的惨烈,听我们描述敌人防御的顽固和反扑的疯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战地老兵李卫国的越战回忆录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战地老兵李卫国的越战回忆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