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此前,李建成心怀叵测,与李元吉密谋道:“在秦王府有智谋才略的人物中,现在在他身边值得畏惧的只有房玄龄和杜如晦。若能将他们除去或者调离,秦王府的威胁将大大削弱。” 于是,李建成与李元吉又联手向李渊诬陷他们二人,言辞颇为恶毒。李渊本就觉得李世民他们三兄弟不和,以为是受了手下幕僚谋士些的影响才致于此,再加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刻意误导,便有心把他们抽调开。李渊严令外臣不得私交王子,自此,房玄龄与杜如晦等人被调离出了秦王府。当时,只有李世积正在并州驱逐突厥可汗,远离长安,不在秦王府中。
故而,当房玄龄等人只接到长孙无忌所传秦王之令时,他们心中满是犹疑,不敢贸然答应回秦王府。他们深知,此时回去极有可能被李建成和李元吉抓到把柄,反而不利于秦王的大计。他们也怕万一李世民并无起事的决心,自己贸然回去,只会白白送命。于是,他们惶恐地说道:“陛下敕书的旨意是不允许我们再事奉大王的。如果我们现在私下去谒见大王,肯定要因此获罪而死,因此我们不敢接受大王的教令!”其实,他们这般回应,亦有可能是在试探李世民是否起事的决心,若李世民决意起事,必然会有更为明确的表示与应对之策。
李世民听得长孙无忌回禀房玄龄等人的回应,不禁有些发怒了,他对尉迟恭怒目而视,说道:“房玄龄、杜如晦难道要背叛我吗!他们平日与我一同经历诸多生死,如今岂能在关键时刻犹豫不前!” 说完,他摘下佩刀,重重地交给尉迟恭,语气坚定地说道:“你前去察看一下情况,若他们果真没有回来的意思,可砍下他们头回来见我。我倒要看看,他们到底是何居心!”
尉迟恭领命而去,与长孙无忌一起赶往房玄龄、杜如晦处。见到他们后,尉迟恭与长孙无忌神色严肃,明示房玄龄等人道:“大王已然将行动的计划决定下来了,众位明公应该速去秦王府中共议大事。此等大事,关乎生死存亡,为保万无一失,我们四个人还得分散开走,不能在街道上同行,以免引人注目。”
于是,房玄龄和杜如晦当机立断,穿上道士的服装,与长孙无忌一同悄然进入秦王府。而尉迟恭则经由别的较为隐蔽的道路,也顺利来到了秦王府。
武德九年六月初一丁巳日(626 年 6 月 29 日),太白金星竟在白天出现于天空正南方的午位,按照古人的看法,这 “变天” 的象征,是爆发革命或当权者更迭的前兆,代表要发生大事了。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各种猜测与议论纷纷而起。
武德九年六月初三己未日(626 年 7 月 1 日),太白金星再次在白天出现在天空正南方的午位。傅奕秘密上奏李渊道:“金星出现在秦地的分野上,这是秦王应当拥有天下的征兆。”
李渊收到傅奕的密奏后,心中不免疑惑与震惊,将傅奕的密奏拿给秦王李世民看,表面上以示自己并不会因别人怎么说就猜忌他,实则内心已然翻江倒海。李世民则趁机秘密上奏父皇,告发自己发现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与后宫的嫔妃淫乱之事。他在奏折中言辞恳切又带着几分无奈地诉说道: “儿臣丝毫没有对不起皇兄和皇弟,如今却落到这般田地,他们二人必欲除去我而后快。而且说: ‘儿臣如今含冤受屈,他们却如此狠毒,若儿臣被杀,这简直就像要替王世充和窦建德报仇一般。如今我快要含冤而死,永远地离开父皇,魂魄归于黄泉,如果见到王世充诸贼,实在感到羞耻!’”
李渊本就对玄武门之变心有疑虑,得知此等丑闻,看着李世民,惊讶不已,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是好,只能回答道:“明天朕就审问此事,你也应该及早前来参见朕。”
殊不知,对于这种丑闻,李渊还是顾及面子的!毕竟家丑不可外扬,李渊也只能把三个儿子喊到一起来,爷儿四人私下里清查这回事了!
而这,恰恰正是李世民所需要的发动玄武门行动的条件。如此一来,李建成与李元吉就都只能只身前来了,他们的护卫难以随行,秦王府众人则可以趁机在玄武门设伏,给予他们致命一击。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即将在玄武门拉开帷幕 ……
喜欢大谋谋天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谋谋天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