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有一种说法在民间流传已久,说是李密与王伯当还攻取了金堤关作为投瓦岗军的见面礼。但在深入了解李密、王伯当二人当时的兵力与处境后,便会发现这种说法实在是站不住脚!他们那点儿人马,面对固若金汤的金堤关,根本就是以卵击石,最多也就是占领几个小镇子,还差得远呢!再者说,瓦岗军早已将金堤关视为重中之重,这般关键的军事要地,他们自己焉有不去攻取之理,又怎会容得他人染指?
果不其然,李密怀着满心的期望来到了瓦岗山。翟让依照徐茂公的谋划,对李密礼遇有加,给予他极高的待遇。李密也不负所望,在瓦岗军的阵营中逐渐崭露头角,后来更是被封为魏国公。而王伯当,作为李密的忠实追随者,自然也成为了瓦岗军的重要将领。
随后,王伯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人脉优势,自告奋勇地前去游说招抚王当仁、周文举、李公逸等起义军首领前来投靠瓦岗军。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这些人被王伯当的诚意所打动,纷纷率众前来投靠。翟让对此也十分大度,让这些人全部编入了李密的部下。
如此一来,瓦岗军逐渐形成了翟让旧部与李密部两大势力。从道理上来说,单雄信、徐茂公、秦琼他们属于翟让的旧部,但又与普通的旧部略有不同。他们这些骨干将官是在相对较晚的时候加入瓦岗军的,几乎与李密加入的时间相近。他们各自的能力在瓦岗军中都是有目共睹的,翟让对贾家楼结义的弟兄极为器重,而李密也凭借着自己的才华与志向,尽力结交拉拢他们。
徐茂公与秦琼更是看得起李密那高远的志向、不凡的气度和睿智的头脑。在他们眼中,李密绝非池中之物,而是那个能够在乱世之中成就一番宏图伟业的大人物。相比之下,出身粗人之身的翟让,与李密之间似乎又有着一些差别。尽管翟让对贾家楼结义的弟兄们十分友好,但徐茂公与秦琼心中还是更倾向于亲近李密。
时间来到后来,徐茂公更是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口才与对局势的敏锐洞察力,成功地说通了翟让。在他的劝说下,翟让决定让位给李密。当李密正式上位之后,便开始称魏国公,而瓦岗军也改称魏军。当然,这是后话了。
瓦岗军在接纳了周边这些起义军后,声势愈发浩大,如同日中天的太阳,光芒万丈,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唐壁听闻秦琼竟然也跟着一起去造反了,心中大为震惊与愤怒。本欲立刻派兵前来剿灭这股刚刚兴起的力量,但当听说瓦岗军如今那强大的实力后,他又胆怯了。这股势力已然今非昔比,他深知自己手下的兵力难以与之抗衡,只能无奈地据实上报给杨林以及朝廷,期望朝廷能够派遣一位能征惯战的大将,亲自带领大军前来,将这股威胁彻底剿灭。
杨林在看到唐壁上报的奏折后,眉头紧皱,心中也是十分忧虑。他深知眼下的局势十分严峻,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瓦岗军这颗在乱世中崛起的新星必将对隋王朝的统治构成巨大的威胁。于是,一方面,他严词斥责了唐壁的治理不力,将唐壁臭骂了一顿,让他好生检讨自己的失职;另一方面,他便迫不及待地开始着手考虑派谁带兵来剿灭瓦岗军这一棘手的问题了。
说实在的,在这天下大乱之时,杨林作为隋朝的天下兵马大元帅,看似威风凛凛、手握重兵,但实际上面临的困境也是前所未有的。各地的叛乱与起义如燎原之火,燃遍了整个帝国,哪儿都需要军队前去平叛。先打哪儿,后打哪儿,该派哪些人去,派多少人去,这些复杂的问题让杨林头疼不已,夜不能寐。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杨林最终还是决定派出名将张须陀来剿灭瓦岗军。在杨林看来,以张须陀卓越的军事才能与丰富的战斗经验,哪怕是面对瓦岗军那如传言般三五万人的正规军队,也不过是一帮乌合之众、匪寇流民罢了,应该可以轻松地将其解决。然而,命运却在此时跟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这一次,杨林真的看走眼儿了!
喜欢大谋谋天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谋谋天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