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陵启世,神像显踪。
陵园内外一股股威压释放,无数怪物被这股神明之威所阻。
在那神像威严的怒喝之下,整个陵园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震慑。
那些张牙舞爪的怪物,被神明气息压得伏于地面,动弹不得,周身发出“滋滋”的声响,好似在这强大的力量下被灼烧。
曹睿望着散发着万丈光芒的神像,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崇敬与震撼。
他的身体微微颤抖,那不仅是因为神像此刻展现出的毁天灭地之威,更是因为他愈发强烈地感受到,这尊神像背后所蕴藏的巨大秘密,即将被完全揭开。
司马明也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瞪大了双眼,他那原本充满怨恨与不甘的眼神中,此刻竟浮现出一丝敬畏。
尽管他与曹睿之间有着深仇大恨,但在这超越一切的力量面前,个人的恩怨似乎变得微不足道。
“这……这究竟是怎样的力量……”司马明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抖。
曹睿没有理会司马明,他的全部心神都集中在神像之上。
在那光芒的映照下,他仿佛看到了一幅幅更加清晰的画面,无数的士兵身着铠甲,在战场上奋勇厮杀,战旗飘扬,喊杀声震耳欲聋。
而在那军队的中央,有一人骑着高头大马,身披黑色披风,眼神犀利如鹰,正指挥着千军万马。
随着光芒的不断闪烁,那人身形愈发清晰,赫然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丞相。
只见他风姿无双,举手投足间尽显一代枭雄的风范。
在朝堂之上,他以雷霆手段压制各方势力,虽背负着“奸臣”之名,却有着统一天下、结束乱世纷争的宏伟志向。
他深知,在这动荡的时代,唯有以强势的手腕,才能让百姓免受更多的战乱之苦。
他曾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话虽被世人诟病,却也道尽他在乱世中为求生存与霸业的决绝。
他在朝堂之上,以雷霆手段压制各方势力,心怀统一天下、结束乱世纷争的宏伟志向。
他明白,在这动荡的时代,要想成就大业,有时不得不采取非常手段。
然,他的余生在统一大业的遗憾中而陨落。
……
他,年少时便聪慧机警,任侠放荡,不知行业,博览群书,对兵法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举孝廉入仕后,初任洛阳北部尉,他不畏权贵,棒杀蹇硕的叔父,展现出刚正不阿的一面,也因此得罪了不少权贵。
人在年轻时的意气风发,热血青春在这一刻有了印证,不平事,权贵同样无惧。
然而,也不知道他多疑的毛病是从何而来?还是一步一步走到了那个位置后,都会有这么一种心理?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文献记载,也只能去猜测。
或许,这些事件可以说明些什么。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他逃到吕伯奢家。
吕伯奢出门买酒,家人准备杀猪款待曹操。
曹操听到磨刀声,便怀疑吕家人要谋害自己,于是先下手为强,杀了吕伯奢全家。
当他发现是误会后,仍然说出“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样的话,不难看出曹操多疑的性格已经到了一种极端的程度。
此时,他大约二十多岁的年纪。
……
还有,在军事方面,曹操的多疑也很明显。
他担心身边的将领有不轨之心,在梦中都保持警惕。
他佯装梦游杀人,让身边的侍从不敢在他休息时靠近,以此来保证自身安全。
这种多疑虽然有乱世自保的因素,但也反映出他对身边人极度不信任。
在和敌军对抗时,他也时常怀疑对方有诈,这种多疑的性格有时能帮助他避免落入陷阱,但有时也可能使他错过战机或者做出错误的判断。
例如在和马超对峙的时候,曹操对马超军队的一些策略常常思考再三,怀疑其中有埋伏等情况。
总之,曹操的多疑是他性格的一个重要标签,这一性格特点对他的军事、政治决策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翻来覆去,历史就是一面镜子。人能正视自己的心态,有些时候,是不是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出现?或者说境遇会不会有所改观呢?
不在那个社会背景下,很难体会。
二十多岁的年纪,被悬赏通缉,这一时期他刚刚步入仕途不久,满腔抱负却遭受挫折,乱世求存的心态一览无余。
……
不同时期,不同经历,让他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出现了变化。
知道了,这个世上还有一种叫做抱负的东西需要同路者,才有可能成功的道理。
董卓乱政时期,散尽家财,招募义兵,联合袁绍等诸侯组成讨董联军。
在联盟中,他积极主张进攻董卓,然而诸侯们各怀心思,联盟内部矛盾重重。
他独自率军西进,却在荥阳汴水遭遇董卓部将徐荣,战斗失利,自己也险些丧命,但此次经历也让他更看清诸侯们的真面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毕业生问卷调查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毕业生问卷调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