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队长来的知青点,召集大家开会,把这个想法和大家说了,知青都很开心,推销出去东西还可以赚钱,也可以回家看看父母了。
你们走之前我给你们一张价目表,你们最好把上面的价钱都记清楚,账对不上就麻烦了。
第二天,众知青带上货物纷纷出发了。
一个来自京市的知青叫张清华,今天他回来正是厂里下班时候,手里提着大袋小袋。
走到家属区,那不是张组长家的清华吗?众人都纷纷和他打招呼,清华你怎么回来了,你可真孝顺,给家里带了这么多村里的特产。
陈伯,周叔你们下班了,我这不是村里的特产,我是带着任务,来帮村里卖豆制品,豆干,豆皮,豆腐乳,有很多口味的,哦,什么豆制品,后面的人都纷纷很好奇。
周叔,反正我也快到家了,大家都来我家里看,在这巷子里也不方便,是,走,大家都去看看。
众人跟着张清华来到他家院子里,只见他把袋子里的豆制品一一摆开。那豆干色泽诱人,豆皮薄如蝉翼,豆腐乳散发着独特的香气。
“哟,这看起来真不错。”陈伯忍不住夸赞道。
张清华笑着说:“陈伯,我们村的豆制品都是用传统手艺制作的,味道特别纯正。而且价格很实惠,比市场上便宜不少呢。”
这时,周围邻居们听到动静也围了过来。张清华开始热情地向大家介绍每种豆制品的特色和吃法。
周叔尝了一小口豆干后眼睛一亮:“这豆干口感紧实,越嚼越香啊。”其他人见状也纷纷品尝起来,大家赞不绝口。
“那我要两包豆干。”“我要三包豆皮。”一时间,订单不断。张清华忙得不亦乐乎,一边收钱记账,一边给大家打包。
就这样,没一会儿工夫,他带回来的豆制品就销售一半。
张清华的父母在回来的路上就听说了这个消息,匆匆跑回了家,打开门就看见这一幕。
清华在桌子上数着一大堆零钱,他心里乐开了花,想着这次肯定能给村子带来不少收入,自己也能分担不少钱。
清华,这是怎么回事?于是连忙把这件好事告诉了父母,父母已是连连称奇。
清华你们这个村里不紧,没想到让你下乡还遇到了这种好事,妈,那也是,谁叫我运气好呢?
哎,你那个时候去下乡也没办法,主要是工作太难找了,你是家里的老大,本来还想留你在家里的,妈,我现在不是很好吗?你看这么多人要我的订单。
好了,你就别贫嘴了,我去做饭了,等一下你弟弟妹妹他们回来了。
这一幕还发生在每个知青的身上,他们没想到自己带来的产品那么好卖。
通过一传十,十传百,第二天来的人更多了,很快东西都消失了一空,还有很多人没买到。
还有厂里的人来下订单,把知青都乐的不行,遗憾的是货代的太少了,收了定金,纷纷承诺会给他们发货。
其他知青那边也是收获满满。几天之后,知青们带着满满的资金返回了村子。大队长看到他们回来,满脸笑容地迎接。
知青们兴奋地将赚来的钱交给大队长,大队长数着钱,眼眶湿润了,还有这么多的订单,也是大家没想到的,有了这笔钱足以改善村子里许多人的条件了。
可是不久后,城里传来消息,说有几家工厂也要生产类似的豆制品,而且价格更低。
知青们听闻后十分着急,如果这样下去,村子的豆制品就很难再卖出去了。
正当大家愁眉不展之时,张清华灵机一动,说道:“我们村子的豆制品是传统工艺,纯手工制造,我们可以主打绿色健康纯天然,而且可以推出定制化包装,写上购买者名字或者祝福话语。”众人听了觉得很有道理。
还真是不管在哪里都不缺乏聪明人。
安宁很有信心,别人和我们做一样的东西,安宁也相信自己的东西不缺乏卖,他就是有这个信心。
不就是搞竞争吗?在信息化的时代,别人都玩不过他,更何况还是现在,随便出个主意就能把他们干趴下。
于是知青们再次回城宣传推广,强调村子豆制品的独特之处。
慢慢地,又吸引回了顾客,村子的豆制品销路不仅恢复如初,甚至更好了,于是村民们干得更有劲了。
今天安宁来上工的时,听见大伙都说,今年的庄稼很好,稻谷沉甸甸的都压弯了腰,肯定今年又是个大丰收。
以前从来没有这么好的稻谷,还有别的庄稼,我昨天去看了玉米,有的接了两三个,都很大个,颗颗饱满。
你说上面今年发的种子怎么那么好,别的村是不是和我们一样,安宁就听见大家一群人在这里讨论的热火朝天。
安宁就插了一嘴,是不是一样?你们可以去别的村看,如果不一样,可得守好田里的稻种了,小心别人知道了来偷盗,对,对对,还是安宁头脑好使。
于是大家都开始行动了,有的还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大队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快穿不做别人的垫脚石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快穿不做别人的垫脚石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