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到了后来,一切便恢复正常。
而王嘉呢,他也着手去寻找《左氏春秋》中记载着关于鲁桓公第十三年的竹简草稿。
之后,他又通过自己阅读白话文的记忆,使用头脑风暴与情景再现法,进入这鲁桓公第十三年的世界,进行游历。
关于所负责区域的竹简与书籍的整理工作,他也像往常一样,把他们先放到了一边,之后再做。
不多时,伴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与交织。
他的思绪,很快便来到了鲁桓公第十三年的世界。
说来也巧,在鲁桓公执政的第十三个年头,自然也是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鲁桓公十三年春天二月之时,鲁桓公与纪靖侯、郑厉公相会。
之后过了没多久,在己已的时候,他又子齐僖公、宋庄公、卫惠公,以及燕国人交战。
在这场大战过后,齐、宋、卫、燕的军队大败。
紧接着,三月的时候,正式安葬卫宣公。
再到了后来,夏天的时候,又发了大水。
秋天七月,冬天十月的时候,又相继发生了一系列的事件。
话说,正当王嘉的思绪,伴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与转移,来到了鲁桓公执政第十三年春天的时候。
此刻,楚国的屈瑕正准备去攻打罗国。
与此同时,身为大臣兼大将的斗伯比,这是专门为他送行。
见到这一幕的王嘉,竟不由自主的疑惑了起来。
“看着动静,似乎是楚国派遣将领与军队攻打罗国,势必是要来个‘抢占先机’。”
“从军旗上面的图案与文字,我可以很肯定这是楚国的军队。”
“然而…或许早在之前罗国军队侦察这楚国军队的情报与具体情况的时候,这楚国早就已经察觉到,并且在暗中积极谋划的策略。”
“果然,‘先下手为强’,这句话,一点也没有错。”
“在战场之上,哪一方取得了行动的主动权,那么那一方在战场之上,就会有极大的优势。”
“相反,没有获得行动的主动权,那么这一方的军队,就很容易陷入被动的局面。”
“一切…看来也只能是‘静观其变’了。”
于是乎,想罢…王嘉便找了个地方的躲藏了起来,静静的围观,不敢发出多余的声响。
后来,当斗伯比送行完毕后,回来的时候,就对他所坐的那辆马车的驾车之人说道。
“依我看,这莫敖大将军,想必一定会打败仗。”
“他走路趾高气扬,好像是有些骄傲过度了,防备敌人的心也就不牢固了。”
之后,又过了没多久,当他去求见楚武王时,他曾恭敬的说道。
“大王,卑臣有一言,您不可不听。”
“眼下,攻打罗国一行,可一定要增加军队啊。”
虽说,斗伯比的态度极其真诚。
但是,楚武王最后还是拒绝了他。
“嗯…”
“斗爱卿啊,这件事情,还是容本王再想一想吧。”
面对这一幕,王嘉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的。
“这…”
“世人都说,人一旦骄傲了,那么接下来,无论是作出判断,还是继续行动,都会很容易犯错误。”
“就如这大臣斗伯比所说,人一旦骄傲了,趾高气扬了,那么内心提防自己时刻谨慎小心的那根‘弦’,就很容易会变松,因而就会有很大的几率导致接下来的举措失误。”
“其实,他的担忧,也是有很大的合理的成分。”
“而且,身为一名贤臣,他所考虑的,以及为楚国崛起之伟业所担忧的,都十分的周到全面。”
“但是,这楚武王,为何会如此轻易的拒绝他的提议呢?”
“这背后…楚武王,似乎考虑的东西也不少,也许是在顾全大局,可能想的要比这大臣斗伯比的要更加‘全面’。”
“还是说,在这之中…有什么‘难言之隐’?”
“这样吧,或许静静的围观,之后便能得到自己所想要的答案。”
于是乎,在一阵思索过后,王嘉决定继续静观其变。
就在这件事情结束后不久,楚武王便马不停蹄的快马加鞭进入宫殿告诉自己的夫人邓曼。
而他的夫人邓曼,在得知这一切的详细信息后,便对楚武王说道。
“大王,此事您大可不必担心。”
“斗伯比想说的不单单是要增加军队数量,以谋求增援。”
“他的意思啊,是想说大王您要用信任义来安抚普通百姓,用美德来训诫普通官吏,而以刑法来震慑莫敖。”
“莫敖这家伙,现在显然是被蒲骚之役的胜利迷了心窍,将会自以为是,定然会轻视这罗国的实力。”
“大王,您现在如果不对他进行戒饬,那么他肯定在很大程度上会放松警惕而不加以防备。”
“斗伯比的原意是请大王您好好的戒伤他们,召集官吏而以美德来激励他们,召见莫敖而告诉他上天不会宽恕他的过失。”
“不然的话,斗伯比难道不知道咱们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出发了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左传游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左传游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