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赵暮云在北疆琢磨着怎么跟陇右交朋友找石油的时候,中原核心地界,京城外,风云变幻,大战一触即发。
李金刚带着他那十万大军,呼呼啦啦开到离京城就五十里地的鹿桥驿。
刚扎下营盘,探马就屁滚尿流地跑回来报信:晋王胤曦领着五万河东精锐,已经堵在前头了!
鹿桥驿这地方,一马平川,冬天更是光秃秃的,看着无比荒凉。
李金刚和胤曦的大军营盘相隔二十里对峙着,旗号密密麻麻,刀枪反着冷光。
大战来临的气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晋王胤曦坐在中军大帐里头,穿着亮闪闪的金甲,脸上面无表情。
还在大河以北的时候,有人带来了三个商人说是求见。
等进来一看,除了白守仁之外,晋王立马认出王磐和周德全两人。
毕竟晋王在晋阳城外多年,两个晋阳的大商人哪里没有打过交道?
晋王看着曾经都在晋阳待过的情分上,耐着性子听完三人的话。
得知他们三个从赵暮云那里弄到了卷烟,曾经还在京城献给胤昭准备大干一场,却因鞑子破城而搁浅。
晋王大方给他们机会,让他们三人回晋阳,给他们一个月时间,将卷烟这个生意搞出来。
三人见晋王不计前嫌,大喜过望,连连叩头谢恩,屁颠屁颠而去。
打发走了三人后,晋王当即叫来手下的将领和谋士商议明天跟李金刚的仗怎么打。
他人虽然比李金刚少一半,可心里还是有底气的。
为啥?
因为他早就以胤昭这个大胤皇帝的名义,号召天下各路兵马勤王。
河南、河北、山东、淮南那四个道的节度使,正带着人马往这儿赶来分一杯羹。
四个道的兵力加起来有八万!
更让晋王开心的是,京城里头那个鞑子左贤王兀术立的冒牌齐王顾鼎铭,也偷偷派人递了话。
说只要晋王爷大军一到,他立马杀了那些驻守城中的鞑子,开城门迎接,绝对不当绊脚石!
这么一算,晋王觉着自己赢面大了去了。
消息在军里一传开,士气大振,全军就等着看李金刚怎么死。
而李金刚这边就有些难受了,甚至有点后悔没听杨岩的话。
他的兵马是多,可他是跑别人地盘上来打架。
粮草后勤线比较长,而且当初攻下西京的时候杀戮太多,关中那些世家不怎么买账。
李金刚在的时候风平浪静,他这么一出征,这些世家就开始不安分起来。
他们暗中聚集力量,偷偷与晋王联络,准备等李金刚在京师一挫败就冒头。
现在前有晋王堵路,后头晋王的援兵眼看就要到,西京那边暗流涌动,他这一仗只能赢,不能输!
鹿桥驿前头,两边的探马斥候已经像斗鸡似的掐起来了,小架打了好几场,血都见了红。
谁都知道,大的快来了。
.....
朔风卷着黄土,掠过鹿桥驿空旷的原野。
时值深冬,万物凋零,唯有两支大军如同对峙的钢铁巨兽,在这片旷野上投下了死亡的阴影。
牛德胜带着一万精锐大军率先对晋王大营发动猛烈进攻,晋王却闭而不战,牛德胜只能悻悻而归。
随即,第二天,马宗亮又领一万大军出战,晋王那边还是不肯应战。
接连好几天,大奉军都吃了闭门羹,一个个都气得骂娘。
李金刚的中军帐内,炭火噼啪,却驱不散李金刚眉宇间的焦躁。
他猛地将酒碗顿在案上,浑浊的酒液溅出:“娘的!这胤曦这个老狐狸,缩得跟个乌龟似的!”
帐下众将噤若寒蝉。
连日猛攻,大奉军虽悍勇,但都是一帮泥腿子组成的军队,在晋王严密的防线前撞得头破血流。
先锋李豹臂上还缠着带血的布条,闷声道:“陛下,晋军依托营寨工事,弓弩犀利,我军弟兄死伤惨重…是否暂缓攻势,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
李金刚豹眼圆瞪,“老子粮草能撑几天?等他娘的四路援军到了,咱们全得交代在这儿!必须速战速决!”
他看向一直沉默的谋士冯亮,“冯先生,你可有良策?”
李金刚向来常用的谋士是杨岩,然而杨岩反对他出兵京师,于是李金刚便让杨岩这个妹夫和侄儿李虎一起守后方。
行军出谋划策,就跟这个冯亮商议。
冯亮也是一个落第秀才,跟李金刚造反后,一直活在杨岩的阴影下。
现在终于可以崭露头角。
冯亮捻着山羊胡,三角眼中精光闪烁:
“大王,晋王坚守不出,意在耗我锐气,待援军合围。强攻确实非上策。”
“或许可遣一精锐,趁夜绕过正面,偷袭其粮草囤积之处?若能焚其粮草,晋军必乱。”
李金刚沉吟片刻,摇了摇头:“胤曦不是傻子,粮草重地必有重兵把守,风险太大。”
他烦躁地挥挥手,“明日再攻!集中兵力,给老子猛砸他中军!我就不信砸不烂他的乌龟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乱世边军一小卒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乱世边军一小卒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