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役过后,陇右诸胡“望风归附”,张合也因功晋封“征西车骑将军”。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首次北伐,陇右三郡响应,关中震动。
曹叡急召张合进宫,将节钺交到他手中:“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
张合率军星夜驰援,抵达街亭时,见蜀汉先锋马谡屯兵于南山之上,不禁哑然失笑:“谡徒能读父书,岂知实战?”
他先命人切断山下水源,然后围山而不攻,静待蜀军自乱。
三日后,山上缺水,士兵“饥渴难忍,自相践踏”,马谡下令突围,却遭张合伏兵夹击。
此战蜀军“士卒离散,死者甚众”,街亭一失,诸葛亮“进无所据”,只得挥泪斩马谡,退回汉中。
张合却在战后感叹:“诸葛公真乃劲敌,惜乎所用非人!”
太和五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因李严运粮不济,被迫撤军。
曹叡命张合率军追击,张合却面露忧色:“兵法云‘归师勿遏’,诸葛亮善用伏兵,不可轻追。”
然而曹叡执意催促,张合只得领命。
五月的陇西山地,细雨绵绵。
张合率军追至木门道(今甘肃天水南),见道路狭窄,两侧峭壁如刀削,心中警铃大作。
他勒住坐骑,命前军暂停前进,亲自率斥候登山侦察。
果然,透过雨幕,他望见远处密林中隐约有旗帜晃动,山涧中还散落着蜀军遗弃的军械——这分明是诱敌之计!
“速退!”张合大喊一声,却为时已晚。
但闻诸葛亮一声令下,预先埋伏的连弩手万箭齐发,箭矢破空之声如厉鬼呼啸。
张合急挥长枪拨打飞箭,却见一支淬毒的弩箭擦过他的膝盖,剧痛瞬间蔓延全身。
战马受惊前冲,将他甩落于乱石滩上,鲜血迅速渗入泥泞的土地。
部将慌忙将他救起,张合却按住伤口,喘息着下令:“整军结阵,交替撤退……勿中敌军合围之计……”
话音未落,便昏迷过去。当晚,曹军退至安全地带时,张合已因毒发与世长辞,享年五十八岁。
消息传至洛阳,曹叡恸哭流涕,追谥其为“壮侯”,厚葬于河间郡老家。
诸葛亮在祁山大营得知张合死讯,沉默良久,对姜维叹道:“张合用兵,可谓‘神变’。吾今日虽退,曹魏失去此柱石,北伐之势,或可再兴。”
而在民间,却流传着不同的说法:有人说张合早知必死,却无法抗命,临终前曾望着南方苦笑:“吾一生避危就安,终死于君命,此乃将之宿命也。”
喜欢中国古代名人传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中国古代名人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