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果然聪明,做什么都行,连火器也能造得这般出色!”
朱元璋欣慰地笑了起来。
就在不久前,朱标曾向他提起过朱政提出的士农工商并重之策,当时他并未多想,但现在却突然觉得这工匠着实不可小觑。
若非其他,单是能够研究如何提升武器威力这一点,就能为大明军队带来巨大益处,极大地增强战斗力。无论是对抗蒙元还是其他外族,都能节省不少力气。更让他震惊的是土地与人口之间的关系,这似乎成了历代王朝兴衰的关键所在。他反复思考,越想越觉有理,对朱政的深远谋划愈发钦佩,对其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更加认可。
然而,老朱深知这种关乎整个明朝发展方向的政策绝不能草率决定,正如治理大国如同烹饪小鱼,必须深思熟虑。稍有不慎,可能引发动荡。特别是朱政所言之事,若要真正推行,势必会触犯一大批既得利益者。这一切都需要谨慎考量。并且事情有轻重缓急,在他看来,目前最重要的是确保朱政征讨倭寇顺利进行,建立赫赫战功。待其凯旋后,再顺势宣布朱政的真实身份,并确立其皇太孙的地位,稳固权力根基。这才是当务之急。只要这件事办妥,其余事宜便可从容应对。
老朱暗自思索时,刘和则汇报说朱政正带领**司的工匠们研发从法兰西传来的新型火器。老朱心不在焉地听着,并未太放在心上。他虽重视火器,但并非专家,认为所谓的燧发枪不过是对传统火器的小幅改良罢了,未能察觉到燧发枪背后的重大意义。于是他笑着挥了挥手说道:
“这孩子总有些新奇的想法!传我的旨意,**司上下都要听从他的指挥。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必须全力配合!另外,所有火铳、火炮都要优先供给他这次征倭行动。跨海作战路途遥远,能带上的装备尽量多带些,越多越好,且必须是最好的!若有谁制造出什么导致炸膛的劣质品影响战事,我就摘了他的脑袋!”
“遵命!”刘和立刻答应,随即悄然退出。
老朱心中依旧盘算着朱政此次出征日本是否还有什么疏漏。这一刻,他就像一位即将送别子女远行的父母,仔细检查行囊,生怕落下什么东西。
唯恐有遗漏之处!
唯恐准备得不够周全!
唯恐给孩子的衣衫银钱不够使用!
恨不得倾尽所有!
即便在朱政看来,这些早已绰绰有余。
哪怕攻打一个日本,也根本无需如此繁复的准备。
然而老朱仍是放心不下。
天下的父母心啊!
与此同时,还有一人与老朱怀着相同的心情——朱标。
……
东宫书房中,仅剩朱标与蓝玉二人相对而坐。
蓝玉起初不明白朱标为何召他入宫,但听闻朱标的意图后,立刻睁大双眼,难以置信地问:“什么?太子殿下是让我跟着那个朱政一起去征伐日本?给他做副手?”
朱标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没错!”
“这……”
蓝玉顿时愣住了!
他无法相信朱标竟下达这样的指令!
他是谁?
赫赫有名的凉国公,朝廷倚重的大将。
若让他担任主帅出征,尚且说得过去。
蓝玉也渴望建立不世之功,留名青史!
可如今,朱标却要他跟随朱政充任副手,甘拜下风、听命行事?
这简直荒唐!
他的颜面何存?
没错,此前校场比试他确实败于朱政之手,也按约定退避三舍,以表敬意,并接受了朱政并未收走全部家产的恩惠。
朱标先前也曾提醒过他们配合朱政的事宜。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朱政心悦诚服!
他生性高傲自负,怎会轻易屈居人下?
只是迫于无奈,才隐忍至今。
若此时真的随朱政出征,成为副手,在其麾下效力,岂不是默认自己远逊于朱政,沦为对方的手下将领?
一旦传扬出去,岂非贻笑大方?
当下,蓝玉满面不悦,欲言又止,正打算婉拒。而还未等他开口,朱标似乎已察觉到他的心思,缓缓问道:“怎么,你不情愿?”
蓝玉实话实说道:
在太子面前,某蓝玉不敢妄言!
实话说,某并非不服从殿下的命令,而是觉得实在难以启齿。
若传扬出去,岂不让旁人耻笑?
朱标听后依旧神色平静,仅轻轻点头道:
“既然这样,孤也不会勉强你!”
蓝玉顿时展颜笑道:
“殿下英明,确是如此……”
然而话未出口,朱标冷声续道:
“你若不愿,便罢了,往后莫再说自己是孤的臣子,说什么对孤忠心耿耿!
孤容不下这样的臣子!”
此言极为严峻。
蓝玉当下变色,急跪地道:
“殿下何以出此言?
某对殿下一片赤诚,天地可表!”
“放肆!”
朱标震怒,斥责道:
“说得天花乱坠,满口忠心!
既为孤的臣子,怎可违抗旨意?”
他脸色阴沉,毫无留情:
“什么面子,什么羞耻?
稍遇难题便退缩逃避,连些许委屈都承受不了!
这般畏首畏尾,毫无担当,孤将来还能对你抱有何望?
还能指望你为孤效命、为孤献身?简直荒谬!”
话语激烈,满含失望与愤怒。
句句如刀,直刺人心。
蓝玉羞愧难当,眼眶泛红:
喜欢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