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臣中立刻有人反驳,言辞激烈:“李将军,治国理政,岂止救灾一事?六皇子自幼研习经史子集,熟知治国之道,且推行新政,又推行了文坛圣举活字印刷术和造纸术,岂是四皇子可比?”武将们也不甘示弱,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朝堂上乱作一团。
皇上眉头紧锁,重重地拍了下龙椅扶手,怒喝:“够了!朝堂之上,成何体统!”众人这才安静下来,纷纷跪地请罪。
这时,沉默许久的礼部尚书徐大人缓缓开口:“陛下,太子之位,国之根本,不可仓促决定。臣以为,各位大臣应该听听百姓的心声,如此方能服众。”
皇上脸色稍缓,目光扫视着殿下众人,沉声道:“徐爱卿所言极是。立太子乃国之大事,关乎天下苍生,绝非朝堂之上争权夺利的筹码。朕决定,广开言路,听听百姓的心声。”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安静,众人面面相觑。宰相王大人心中暗急,却又不敢贸然反驳,只能委婉进谏:“陛下圣明,只是百姓见解有限,恐难做出周全判断,是否……”
皇上抬手打断他的话,眼神锐利:“王爱卿,百姓虽身处市井,却最知疾苦。皇子们将来若要君临天下,就该让百姓评判其优劣。朕会派遣钦差大臣,分赴各地,收集百姓对诸位皇子的看法。三月之后,再议太子之事。”
李将军立刻跪地领命:“陛下英明!如此一来,方能选出真正为民着想的储君。”其他大臣见状,也纷纷跪地,齐呼“陛下圣明”。
退朝后,消息迅速传遍京城。百姓们听闻此事,皆兴奋不已,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有人称赞四皇子礼贤下士,常接济穷苦百姓;也有人夸赞四皇子救灾时不畏艰辛,亲力亲为。还有人提及五皇子在边疆的功绩,感叹他若为太子,定能保边疆安稳。
与此同时,前朝后宫都热闹起来,期望赢得更多民心;四皇子无心皇位,倾听百姓诉求,一心为百姓着想;就连远在边疆的五皇子,也收到了消息,他与荣庆公主、七王子商议后,决定加快互市与办学进程,以安社稷,他只想做个将军皇帝梦从来没有过。一时间,大周上下,都因这场特殊的“民意选拔”,充满了新的活力与期待。
六皇子南宫璋并不因此而慌乱,他心里更多考虑的是母亲荣贵妃的感受,对于皇位他知道父皇对自己的期望。而母妃却因为自己非嫡非长而焦虑,纵观历史皇位争夺输家哪个有好下场?他担心母妃因此忧思过度伤了身子,亲自去了青鸾殿里安抚母亲荣贵妃。
踏入青鸾殿,暖香袅袅,六皇子南宫璋一眼便瞧见母亲荣贵妃正坐在窗前,手中的绣帕微微攥紧,神色满是忧虑。他快步上前,轻声唤道:“母妃。”
荣贵妃闻声抬眸,勉强扯出一抹笑容:“璋儿来了。” 南宫璋在她身旁坐下,伸手轻轻拍着她的手背,温声道:“母妃,您莫要再忧心了,瞧您都瘦了。”
荣贵妃长叹一口气,眼中满是愁绪:“璋儿,你非嫡非长,这太子之位……为娘怎能不操心?你瞧这朝堂上争得你死我活,万一……” 说着,眼眶微微泛红。
南宫璋握住母亲的手,语气坚定:“母妃,父皇对儿臣的期许儿臣心里清楚。可这皇位争夺,凶险万分,输赢都未必有好结果。儿臣不想您整日为此忧思过度,伤了身子。”
荣贵妃摇头,眼中满是不甘:“为娘怎能甘心?你这般优秀,若能登上皇位,定能成为一代明君。”
南宫璋轻轻摇头,温柔劝解:“母妃,这太子之位,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儿臣如今只盼您能开开心心,平平安安。不管结果如何,儿臣都在您身边。”
荣贵妃抬手轻抚他的脸颊,泪水滑落:“璋儿,你心地善良,可这宫里人心复杂,你若不争,如何自保?”
南宫璋将母亲的手贴在自己脸上,轻声道:“母妃放心,儿臣并非毫无打算。儿臣会在父皇面前尽忠,在百姓间积德。至于其他,顺其自然便好。您别再愁眉不展了,儿臣瞧着心疼。”
荣贵妃看着眼前懂事的儿子,心中五味杂陈,终是点头:“好,好,为娘听你的。只要你平安,为娘便知足了。” 南宫璋笑着为她拭去泪水,又陪她聊起些家常趣事,青鸾殿内的气氛渐渐缓和,愁绪也慢慢消散 。
几个月过去了派往各地听取民意的大臣纷纷回京述职,大部分百姓都选择六皇子当太子,少部分选择四皇子和五皇子,原因很简单四皇子如今最年长且在旱灾的时候大力救济百姓,而五皇子少年英雄,直奔边界和吐蕃厮杀包围疆土和百姓因此赢得百姓赞誉……然而,呼声最高的还是六皇子。
早朝时分,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又热烈。皇上高坐龙椅,目光炯炯地看着台下。钦差大臣们依次出列,展开手中的奏报,声音洪亮地汇报着各地收集来的民意。
“启禀陛下,臣巡察江南诸地,百姓们提及诸位皇子,大多对六皇子赞誉有加。六皇子曾在江南派人兴办义学,资助贫苦学子,当地百姓感其恩德,皆言若六皇子为太子,日后定能造福天下。”一位大臣说完,恭敬地呈上手中记录民意的折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逃离宫廷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逃离宫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