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煮过后,工匠熟练地将煮好的树皮捞出,放在一块厚实的石板上。他拿起一根粗壮的木棒,开始有节奏地反复捶打。每一次捶打,都伴随着木棒与树皮碰撞发出的沉闷声响,仿佛在演奏一首独特的劳动之歌。在木棒的持续敲击下,树皮逐渐变成均匀细腻的纸浆,那原本坚硬的树皮,在工匠的巧手下,渐渐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开始展现出纸浆的雏形。工匠的手臂随着捶打的节奏有力地挥动着,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但他的眼神依然专注而坚定。每一下捶打,都倾注着他对这份手艺的热爱与执着,仿佛在向树皮传递着一种信念,一种让它蜕变重生的力量。他的手臂因为长时间的捶打而酸痛不已,但他依然咬牙坚持,因为他知道,这是制作东巴纸必不可少的步骤。
这看似简单的捶打动作,实则需要极大的耐心与体力。刘顺看着有趣,忍不住向工匠请教了技巧后,亲自尝试了一下。他双手紧紧握住木棒,憋足了劲儿用力捶打下去。然而,没捶打几下,他便觉得手臂酸痛无比,仿佛有千斤重。他的手臂开始颤抖,每一次举起木棒都变得十分艰难。他咬紧牙关,继续坚持,但很快就感到力不从心。这时他才真切地体会到,这门手艺背后蕴含着的艰辛与不易,每一张东巴纸的诞生,都凝聚着工匠无数的心血与汗水。他的手臂因为用力过度而微微发红,额头上也布满了汗珠,但他依然努力地捶打着,想要体验这份传统工艺的魅力。
工匠看着刘顺,脸上露出理解的笑容,说道:“这东巴纸制作工艺啊,复杂得很呐!每一道工序都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来,少了哪一步,或者哪一步没做好,都做不出好纸。从挑选树皮,到浸泡、蒸煮、捶打,再到后面的晾晒,每一步都得拿捏得精准无误,只有这样精雕细琢,才能制作出质量上乘的东巴纸。它可不单单是一张纸,它承载着我们纳西族的历史和文化,以前东巴经文都是写在这纸上的,它可是我们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而且,每一张东巴纸都有它独特的纹理和质感,就像我们纳西族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一样。这门手艺,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我们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东巴文化。”
刘顺感慨不已,他凝视着那还未成型的纸浆,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意。每一张东巴纸都凝聚着工匠无数的心血与汗水,是纳西族文化的瑰宝。然而,制作工艺的复杂以及学习难度较大,使得这门手艺正面临着传承的困境。他深知,像东巴纸制作这样的传统手工艺,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去保护和传承,才能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岁月的长河中永不磨灭,继续绽放光彩。他不禁思考,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门古老的手艺,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不知不觉,夜幕如同一块黑色的绸缎,悄然降临,温柔地笼罩着丽江古城。古城在点点灯火的映衬下,宛如梦幻之境,散发着一种神秘而迷人的气息。刘顺的肚子适时地发出了“咕噜咕噜”的声音,提醒他该品尝当地的美食了。于是,他走进一家弥漫着诱人香气的餐馆,准备品尝丽江的特色美食——腊排骨火锅和鸡豆凉粉。
没过多久,服务员端着热气腾腾的腊排骨火锅,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桌前。刹那间,一股浓郁醇厚的香气扑鼻而来,弥漫在整个空间。经过精心腌制和晾晒的排骨,静静地躺在铜锅里,与新鲜嫩绿的蔬菜相互映衬。铜锅下的炭火正旺,锅里的汤汁在高温的作用下,欢快地翻滚着,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仿佛在演奏着一曲美食的交响曲。那排骨在灯光的照耀下,泛着诱人的光泽,表面的油脂微微颤动,仿佛在向刘顺发出邀请。
刘顺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腊排骨,轻轻咬上一口,瞬间,肉香在口中四溢开来。那独特的咸香滋味,如同一位技艺高超的舞者,在味蕾上尽情舞动。肉质紧实而富有嚼劲,每一丝纹理都渗透着腌制的香味,让人回味无穷。刘顺细细品味着,感受着腊排骨的独特风味,仿佛能从中品尝到纳西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传统的坚守。他仿佛看到了在过去的岁月里,纳西族的主妇们在冬日的暖阳下,精心挑选着新鲜的排骨,每一根排骨都经过她们的仔细甄别,确保肉质鲜嫩。然后,她们将排骨洗净,用花椒、八角、香叶等各种精心调配的调料,均匀地涂抹在排骨上,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腌制的过程中,主妇们会不时地查看排骨的腌制情况,轻轻翻动,让每一根排骨都能充分吸收调料的香味。晾晒时,她们会选择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让排骨在自然的环境中慢慢风干,这个过程需要耐心与细心,不能有丝毫马虎。每一块腊排骨,都饱含着主妇们对家人的关爱与祝福,是家的味道的象征。主妇们还会在腌制排骨时,与邻里交流经验,分享自己的心得,使得这门手艺在传承中不断完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冲破枷锁:刘顺的励志岁月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冲破枷锁:刘顺的励志岁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