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
除了早已知情的赵谦依旧神色淡定之外,其他官员们都露出了十分震惊的神情。
他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什么?调集倭国的学子也就罢了,这另外两部分学子是从哪里来的?”
“陛下何时培养了这么一批人才?”
“我怎么从未听说过还有另外两部分学子,陛下此举,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那些知晓倭国学子情况的官员,虽然对他们的能力有所了解,但对于另外两部分学子却一无所知,心中满是好奇。
而那些原本忧心忡忡的官员,此时心中的担忧也减轻了不少。
他们开始期待着这些新的官员能够为朝廷带来新的气象。
黄观、解缙和夏元吉三人更是瞪大了眼睛,一脸的难以置信。
他们刚刚还在向赵谦打听陛下的办法,没想到陛下竟然藏着这么大的一个惊喜。
黄观不禁感叹道:“陛下真是深谋远虑,早就在暗中培养了这么多人才。”
解缙则兴奋地说道:“如此一来,朝廷的政务定能顺利运转,我大明也必将更加繁荣昌盛。”
夏元吉也点头称是,说道:“陛下英明,这些新的官员定能为朝廷注入新的活力。”
朱允熥看着下方官员们震惊的表情,心中暗自满意。
他知道,这些经过精心培养和历练的学子和官员,定能胜任各自的岗位。
紧接着,朱允熥让赵谦简单解释了一下这另外两部分学子是怎么回事。
官员们听了朱允熥的解释,纷纷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他们对这些新的官员充满了期待,也对朱允熥的远见卓识更加敬佩。
朝堂之上,原本凝重的气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氛围。
朱允熥的旨意迅速传遍了大明的每一寸土地,甚至跨越重洋,抵达了倭国。
旨意所到之处,那些被选中的学子们,心中既兴奋又紧张,纷纷开始为前往金陵做准备。
在大明的各个角落,学子们奔走相告。
在繁华的江南水乡,一位学子放下手中的书卷,眼中闪烁着光芒。
他匆匆收拾好行囊,与家人告别。
家人虽有不舍,但更多的是骄傲和期许,叮嘱他到了金陵要好好表现,为家族争光。
在西北的偏远小镇,一位学子听闻消息后,兴奋地在破旧的房间里来回踱步。
他深知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于是连夜准备好简单的衣物和书籍,踏上了漫长的旅程。
一路上,他风餐露宿,却丝毫没有怨言,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赶到金陵,参加考核。
而在倭国,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三人得知旨意后,心中百感交集。
他们在倭国的这段时间,经历了无数的挑战和磨砺。
如今,要离开这片熟悉的土地,回到大明,他们心中既有对未来的期待,也有对倭国的不舍。
郑和得知三人要返回金陵的消息后,特意为他们举办了一场送别会。
在送别会上,郑和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你们在倭国的表现,我都看在眼里。”
“如今回到大明,你们要将在这里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中去,为朝廷和百姓做出贡献。”
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三人恭敬地站在郑和面前,深深鞠躬。
杨士奇说道:“多谢郑将军的教导和关怀,我们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在倭国的这段经历,将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杨荣也接着说:“我们会带着在倭国的所学所悟,回到大明,为国家效力。”
杨溥则坚定地表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会勇往直前,不辱使命。”
送别会结束后,三人收拾好行李,与郑和告别。
他们望着郑和渐渐远去的身影,心中满是感激。
然后,他们转身踏上了返回金陵的路程。
跟他们三人一起离开的,还有不少官员和学子。
他们乘坐着船只,在茫茫大海上航行。
在返回金陵的途中,他们不断地回顾在倭国的经历,总结经验教训,为即将到来的考核做着最后的准备。
一段时间之后,来自大明各地以及倭国的学子们终于齐聚金陵。
这座承载着大明荣耀与辉煌的都城,以其壮丽的姿态展现在众人眼前。
当学子们踏入金陵城的那一刻,无不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城门下,车水马龙,行人如织,热闹非凡。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学子们走在金陵的街道上,眼神中满是惊叹和感慨。
他们有的抬头仰望那金碧辉煌的宫殿,想象着皇帝在其中处理朝政的威严场景。
有的驻足欣赏街边精美的建筑和雕塑,感受着工匠们的精湛技艺。
还有的与当地的百姓交谈,了解金陵的风土人情。
“这就是金陵,果然名不虚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老朱死后,我直接炮轰金陵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明:老朱死后,我直接炮轰金陵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