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朱佑樘并没有就此打住,他稍稍提高了声音,语重心长地说:“但往后的路还长,你需更加勤勉,为这万里江山和天下百姓负责。”他的目光坚定而深邃,仿佛在告诉隆庆帝,作为一国之君,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
说完这些,朱佑樘微微抬起头,目光望向远方,仿佛透过那无尽的天空,看到了大明在隆庆帝努力下的光明未来。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许,似乎对隆庆帝充满了信心。
就在这时,朱厚照咋咋呼呼地凑到了跟前。他双手叉腰,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大声说道:“嘿,堂侄,你可得快点好起来啊!咱们还有好多大事要一起干呢!”他的声音响亮而有力,充满了活力和朝气。
朱厚照接着说:“这大明的江山还等着咱们去好好折腾折腾,不,是好好治理治理!你瞧瞧你,可得振作起来,别整日病恹恹的。”他的话语中既有对隆庆帝的关心,也有对他的责备,让人感受到他的直率和真诚。
最后,朱厚照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突然放低了声音,说道:“我可听说你前期干得不错,后面咋就沉迷那些事儿了呢?这可不行啊!”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惋惜和不满,似乎对隆庆帝的行为有些失望。
隆庆帝听到朱厚照如此毫不掩饰地批评,脸上瞬间泛起一片羞赧的红晕,他缓缓地垂下头,仿佛不敢直视朱厚照的目光,轻声说道:“武宗皇帝所言极是,朕自知后期有所懈怠,未能如先祖那般勤勉,实在有负祖宗的厚望和百姓的信赖。”
朱厚照见状,随意地摆了摆手,豪爽地笑道:“知道错了就好嘛!咱这大明的江山社稷,那可是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的。你赶紧把身体养好,还有一大堆事情等着你来处理呢!”
一旁的朱佑樘则面带微笑,温和地看着隆庆帝,语重心长地说道:“载坖啊,治理国家就如同培育一棵参天大树,需要我们精心呵护,从根基处抓起。你不仅要关注朝堂之上的大事,更不可忽视民间百姓的疾苦。毕竟,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所在,只有当百姓们都能安居乐业,我们的国家才能真正繁荣昌盛啊。”
隆庆帝赶忙点头,诚恳地说:“孝宗皇帝所言极是,朕定会将百姓放在心中,以民为本。”
朱棣在一旁微微点头,目光威严地扫视众人,说道:“载坖既已明白,待身体康复,便着手整顿朝堂。如今朝堂之上,必有一些人尸位素餐、心怀不轨,这些人是大明前进的绊脚石,必须清除。”
隆庆帝坚定地回应:“太宗皇帝放心,朕定会雷厉风行,绝不姑息。”
徐妙云轻柔地开口:“后宫之事也需谨慎。切不可让外戚势力膨胀,干扰朝政。你要平衡各方势力,维护后宫的安宁,这也是朝堂稳定的根基。”
隆庆帝恭敬地说:“皇祖奶奶教诲,孙儿铭记于心。往后定会严格约束后宫,防止外戚专权。”
朱佑樘接着说:“皇太子年幼,培养之事刻不容缓。你要为他挑选良师,教导他治国理政之道、为人处世之德,让他将来能担当起大明的重任。”
隆庆帝神色凝重地回答:“孝宗皇帝提醒得及时,朕会亲自关注太子的学业和品德培养,为他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朱厚照蹦跳着凑到前面,眼睛一转,说道:“还有啊,张居正那些能臣,你可得好好用起来。听说这张居正可是个厉害角色,有大才!你得给他足够的权力,让他施展拳脚,把这国家好好整治整治。”
隆庆帝连忙应道:“武宗皇帝放心,朕深知张居正的才能,定会重用,让他为国效力。”
几日后,隆庆帝的身体已完全康复。他精神抖擞地端坐在乾清宫的龙椅上,眼神中透露出前所未有的坚定与威严。朝堂之上,大臣们整齐排列,往日的沉闷气氛此刻多了几分紧张。
隆庆帝目光如炬,扫视着下面的大臣,声音洪亮地说道:“朕重病期间,朝堂之事虽有诸位大臣操持,但朕也听闻了不少弊端。今日,朕便要彻底清理朝堂,重振朝纲!”
大臣们纷纷跪地,大气都不敢出,殿内安静得只能听到众人紧张的呼吸声。
隆庆帝的目光落在一位神色慌张的大臣身上,怒喝道:“王尚书,你可知罪?”
王尚书吓得脸色惨白如纸,双腿一软,直接瘫倒在地,颤抖着声音说道:“陛下…… 臣…… 臣不知何罪之有。”
隆庆帝冷笑一声:“哼,你在任期间,结党营私,收受贿赂,打压贤能,这些罪行朕已调查得清清楚楚。来人,将他拖下去,打入大牢,等候发落!”
两旁的侍卫立刻上前,架起瘫成一团的王尚书往外拖去。王尚书惊恐地挣扎着,嘴里喊着:“陛下饶命啊!陛下饶命啊!” 声音渐渐远去。
隆庆帝又看向其他大臣,严肃地说:“朕今日此举,便是要让诸位明白,朕决心整顿朝堂。若还有人敢违法乱纪、结党营私,王尚书便是下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