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画面清晰而真实,朱佑樘定睛一看,竟然是他自己死后的情景。在画面中,文官集团的势力如日中天,他们拉帮结派、结党营私,为了一己私利而相互倾轧,朝堂之上一片乌烟瘴气、混乱不堪。与此同时,那些外戚们依仗着皇亲国戚的身份,肆意妄为、横行霸道,不仅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还对百姓们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导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而更让朱佑樘痛心疾首的是,他的儿子朱厚照,尽管贵为皇帝,却在这样的环境中举步维艰。朱厚照处处受到文官集团的掣肘,无法施展自己的治国方略;同时,他还要应对外戚势力的干扰和掣肘,使得他的统治之路异常艰难。
朱佑樘凝视着这些画面,脸色逐渐变得阴沉至极,他的眉头紧紧皱起,双眼充满了愤怒和懊悔。他紧紧握着拳头,指甲几乎要嵌入掌心,嘴唇也被咬得发白,牙缝里挤出一句话:“没想到啊,朕死后竟然会出现如此不堪的局面!朕实在是愧对列祖列宗的托付,更对不起天下的黎民百姓啊!”
朱棣拍了拍朱佑樘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皇孙,如今你还有机会。莫要再优柔寡断,须当机立断,方能挽救大明于危难之中。”
朱佑樘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朱棣和徐妙云:“太宗皇帝、徐皇后放心,孙儿定不会再纵容姑息。此次定要拨乱反正,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朱佑樘展现出了他果敢和决绝的一面。在朱棣和徐妙云的悉心指导下,他毫不犹豫地开始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改革。
首当其冲的便是整顿外戚势力。由于之前对爱妻的深厚感情,朱佑樘对外戚们多有纵容,导致他们逐渐嚣张跋扈,违法乱纪之事时有发生。然而,如今的朱佑樘已经下定决心,不再对这些行为视而不见。
他果断地下达命令,要求彻查妻舅及其党羽的所有违法乱纪行为。这一决定如同一道惊雷,在朝堂内外引起轩然大波。无论是谁,只要涉及其中,都将受到严惩,绝不姑息。
负责调查的官员们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丝毫不敢怠慢。他们日夜追查,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努力搜集证据。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终于,一份份详实的罪证被呈到了朱佑樘的面前。
当朱佑樘看着这些堆积如山的罪证时,他的愤怒达到了顶点。他怒目圆睁,双手紧紧握成拳头,重重地拍在桌子上,发出一声巨响。
“朕一直念着亲情,对他们多有宽容,没想到他们竟然如此胆大妄为,全然不顾百姓的死活和国法的尊严!”朱佑樘的声音充满了失望和愤恨。
他毫不犹豫地颁布圣旨,决心将那些违法乱纪的外戚势力彻底铲除。这些外戚曾经仗着与皇室的关系,肆意妄为,如今终于迎来了他们的末日。
那个一向嚣张跋扈的妻舅,被毫不留情地革除官职,所有财产都被没收充公,最后被流放到遥远的边疆。而其他那些依附于外戚的官员们,也都受到了相应的惩罚,有的被降职,有的被罢官,有的则被关进大牢。
这一雷霆万钧的举措,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朝堂上轰然爆炸,让那些原本心存侥幸的外戚势力惊恐万分,胆寒不已。
然而,朱佑樘并没有就此罢手,他的目光紧接着转向了文官集团。在朝堂之上,他面色冷峻如霜,双眼如鹰隼般扫视着台下的文官们,那威严的气势让人不寒而栗。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仿佛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无尽的威严:“诸位爱卿啊,朕一直以来都认为,你们都是饱读诗书、心怀天下的仁人志士,应该能够为我大明出谋划策,共同匡扶社稷。可是,如今朕所看到的,却是你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如此行径,岂是我大明臣子应有的作为?”
文官们听后,纷纷低头,不敢直视皇帝的目光。有的脸上露出惭愧之色,有的则心中忐忑不安,揣测着皇帝接下来的举动。
朱佑樘缓缓起身,走下御阶:“从今往后,朝堂之上,当以国事为重。若再有拉帮结派、为私利而不顾大局者,朕绝不轻饶!” 他的声音在宫殿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随后,朱佑樘对一些势力庞大、结党严重的文官集团进行了拆分重组。他选拔了一批年轻有为、清正廉洁的官员进入朝堂,充实各个部门。这些新官员充满朝气与活力,怀揣着报国之志,为朝堂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在改革过程中,自然也遇到了不少阻力。一些老牌文官仗着资历深厚,试图反抗。他们联名上书,言辞激烈地指责朱佑樘的改革是对祖宗成法的破坏。朱佑樘看着这些奏章,气得浑身发抖:“他们这是为了一己私利,妄图阻碍朕革新朝堂!祖宗成法是为了让大明昌盛,如今他们却将其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
朱棣在一旁冷静地说道:“皇孙,改革之路本就艰难,切不可被这些人动摇决心。只要你行得正,坐得端,为的是大明江山,便无需惧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