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纷纷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年轻的朱棣放下酒杯,眼神坚定地说:“未来的我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定要做出一番大事业!”
洪熙年间的朱棣鼓励道:“好!有志气。不过在这过程中,也要学会修身养性,磨练心智。”
太子妃常氏笑着对年轻的徐妙云说:“妹妹,日后若有什么难处,尽管来找我。咱们都是一家人,要相互扶持。”
年轻的徐妙云感激地说:“多谢嫂嫂关怀,小妹铭记于心。”
这时,朱棣又想起了什么,对朱元璋说道:“父皇,儿臣还有一事。这几种作物的推广,还需朝廷的支持。儿臣建议可在各地设立专门的农官,负责指导百姓种植,确保种植方法能够准确无误地传授下去。”
朱元璋沉思片刻,点头道:“此建议甚好。朱标,此事就交给你去安排,务必谨慎行事,不可马虎。”
朱标拱手应道:“儿臣领命。”
徐妙云接着说:“关于青霉素的试制,太医院人才济济,但也需一位德高望重、医术精湛之人牵头负责。儿臣听闻太医院院判刘太医医术高超,且为人正直,或许可担此重任。”
马皇后点头称赞:“云儿想得周到。皇帝,依我看就派刘太医负责此事吧。”
朱元璋说道:“就按皇后说的办。”
在温馨愉悦的氛围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交流着过去与未来,亲情与责任在这皇宫偏殿中交织蔓延。欢声笑语中,这个特殊的日子,这场跨越时空的相聚,成为了每个人心中最珍贵、最难以忘记的回忆。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宫灯一盏盏被点亮,柔和的灯光洒在众人身上,映出一张张幸福的脸庞。
年轻的朱棣突然想到了什么,好奇地问洪熙年间的自己:“未来的我,可曾实现心中的抱负?可有什么遗憾之事?”
洪熙年间的朱棣微微仰头,陷入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你心中的抱负,日后自然会实现。只是这一路艰辛坎坷,历经无数风雨。至于遗憾…… 人生在世,岂能事事圆满。有些抉择,在当时看来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但随着时间推移,难免会生出一些感慨。不过,莫要因遗憾而停滞不前,要学会在挫折中成长,在遗憾中领悟。”
年轻的朱棣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多谢未来的我教诲,我定当铭记于心。”
徐达看着女儿女婿,心中满是感慨:“今日看到你们这般和睦,又为大明着想,我徐达此生无憾。只是云儿,你作为女子,跟着王爷要多担待,多受累了。”
洪熙年间的徐妙云微笑着说:“父亲放心,这都是云儿心甘情愿的。能与王爷携手同行,为大明尽一份力,云儿觉得无比幸福。”
马皇后轻轻拉过徐妙云的手,心疼地说:“云儿这孩子,太懂事了。皇后之位,日后落在你身上,母后丝毫不意外。”
这话一出,众人皆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马皇后话中的深意。年轻的徐妙云脸颊绯红,羞涩地低下头:“母后,您说笑了。云儿只愿做好王爷的贤内助,不敢有此奢望。”
洪熙年间的徐妙云倒是坦然,微微欠身:“多谢母后厚爱。过去这些年,云儿与王爷相互扶持,历经风雨,只盼能为皇家、为大明贡献更多。”
朱元璋哈哈一笑:“皇后说得没错,棣儿夫妇二人皆是可造之材。不过,这天下之事,还需一步一个脚印。今日难得相聚,莫要再谈这些沉重话题。”
朱标也笑着说:“是啊,父皇说得对。咱们一家人难得这样聚在一起,开开心心才是最重要的。” 说着,他转头对一旁的太监吩咐道:“去,把宫里最好的歌舞班子叫来,为大家助兴。”
不多时,一群身着华丽服饰的舞女鱼贯而入,在偏殿中央翩翩起舞。她们身姿婀娜,舞步轻盈,彩袖飘飘,仿佛一群仙子下凡。乐师们奏响欢快的乐曲,编钟、琴瑟、笙箫之声交织在一起,悦耳动听。
众人一边欣赏着歌舞,一边品尝着美酒佳肴。马皇后看得兴起,不禁轻轻拍打着节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朱元璋端起酒杯,走到众人中间,大声说道:“今日,朕甚是开心。这一切都多亏了棣儿和云儿。来,让我们再次举杯,为棣儿和云儿,也为我大明的千秋万代!”
“干杯!” 众人齐声响应,酒杯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在这热闹的氛围中,仿佛预示着大明光辉灿烂的未来。
在歌舞的高潮中,年轻的朱棣和洪熙年间的朱棣对视一眼,彼此的眼中都充满了坚定与期待。年轻的朱棣从未来的自己身上看到了希望和方向,而洪熙年间的朱棣则从年轻的自己身上,回想起了曾经的热血与梦想。
此时,一位小太监匆匆走进偏殿,在朱标耳边低语几句。朱标微微皱眉,随即恢复笑容,起身对众人说:“父皇,母后,刚刚收到消息,宫外为庆祝母后生辰准备的烟花已经就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