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八,你想先听什么啊!一连串问这么多,让我们怎么回答?”马皇后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语气中带着一丝嗔怪。然而,两人之间的互动却透露出一种别样的亲昵,仿佛这种拌嘴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洪武大帝朱元璋与马皇后的感情深厚无比,堪称伉俪情深。尽管他们时常会有些小争执,但这些都无法动摇他们之间的深厚情感。毕竟,自马皇后离世后,洪武大帝便再未立过皇后,可见其对马皇后的深情厚意。
马皇后见朱元璋如此急切,便将刚才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包括朱棣和妙云如何制盐,以及他们期望通过此举推动盐务改革等细节。朱元璋听得津津有味,脸上不时露出惊讶之色。
当听到朱棣和妙云成功制造出优质精盐时,朱元璋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他激动地说道:“没想到啊,老四和妙云竟然能制出如此高品质的精盐!你们可真是咱们老朱家的福星啊!老四,你不愧是我朱元璋的儿子!这盐的味道也相当不错,看来盐务改革终于有了着落!”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惊喜和兴奋,显然对这个成果非常满意。
朱棣一听,心里暗暗想着:得了吧!信你才怪,你爱的人是大哥。
“呵呵!”这时从婴儿床传来一阵笑声。原来是高炽醒了,听到爷爷奶奶及爸爸妈妈的对话后发出稚嫩的笑声。这时大家都被小婴儿的笑声吸引住。
“哟!高炽醒了,来爷爷抱,叫爷爷。”朱元璋抱起朱高炽,满脸慈祥地逗弄着自己的孙子,果然是隔辈亲啊!
朱高炽挥舞着小手,咿呀学语,似乎在回应爷爷的呼唤。朱元璋笑得合不拢嘴,眼中满是对孙儿的喜爱之情。
不一会儿,朱元璋把朱标、徐达、汤和、刘伯温等人叫来,大家一起前往御书房。朱元璋让侍从们端上一些白花花的精盐,让他们尝试一下。
众人纷纷品尝起来,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他们赞不绝口,称赞这精盐的纯净和美味。
“陛下,此盐品质上乘,实乃罕见之珍品啊!”刘伯温说道。
“确实如此,此盐不仅口感鲜美,而且质地细腻,堪称极品。”汤和附和道。
朱标也点头表示赞同:“此盐可大大改善民生,乃国家之幸事。”
朱元璋满意地点头,心中暗自得意。他知道,这精盐将成为大明的一项重要资源,为国家带来更多的财富和繁荣。
而徐妙云和马皇后则留在坤宁宫照顾朱高炽。她们温柔地哄着孩子,给他喂食,陪他玩耍。朱高炽天真无邪的笑容让两位长辈感到无比幸福和满足。
御书房里,众人继续讨论着精盐的好处和用途。他们商讨如何推广这种优质盐,以及如何保障其供应和质量。
这个小小的插曲,让朱元璋看到了国家未来的希望。他相信,只要君臣一心,共同努力,大明必将越来越强大,人民也会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燕王殿下与燕王妃真的是太了不起啦!他们简直就是我们大明的福星啊!”汤和激动地说道,眼中闪烁着钦佩和敬意。他不禁想起了燕王殿下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以及燕王妃在后方的悉心支持,心中感慨万分。
燕王殿下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带领大军屡次战胜敌人,保卫了大明的疆土和子民。他的智谋和勇气让人们对他充满了敬佩之情,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而燕王妃则以她的智慧和善良,关心百姓疾苦,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大明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她的温柔和慈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尊重,被视为大明的楷模。
接下来,朱元璋便说出了准备实行盐务改革的想法,他表示既要填充国库收入的同时也要做到盐运平民化,让老百姓有机会能够购买盐。此言论一出,朝堂之上可谓是议论纷纷。
“刘伯温老先生,你可有什么具体措施?”朱元璋开口询问道。
只见刘伯温不慌不忙地站出来说道:“制盐技术可以大力推广并将盐运交由民间经营,再设立市场监管盐务税……”刘伯温有理有据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朱标和朱棣也先后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朱元璋听后大为赞赏。于是乎,众人经过了一段时间激烈的讨论之后,终于制定出了一份盐运改革的方案。
朱元璋当机立断,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管理精盐的生产和销售,以确保百姓们都能够享受到这种好盐。与此同时,他还下令要加强对盐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私盐贩卖的行为,以此来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接下来朱棣和徐妙云在皇宫内经过无数次试验后终于成功地制作出了第一批精盐。这些盐晶莹剔透、纯净度极高且口感极佳,其品质远超以往任何一种食盐,一经推出便深受宫内众人的喜爱与追捧。
此时,刘伯温等人挺身而出,肩负起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现代制盐技术的重任。然而,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们在初期就遭遇了重重阻力。传统盐商们因害怕自身利益受到损害,于是纷纷跳出来强烈反对这项新技术。但是,众人对此早已有所预料,更何况以刘伯温的足智多谋又怎会被这些难题困住?他们充分发挥自己在朝堂中的影响力,通过各种策略巧妙地化解了这些阻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