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州城里瞬间炸了锅!守军根本没想到唐军会从这个方向杀进来,仓促应战,乱成一团。喊杀声、哭嚎声响彻夜空。马贵迁正在府衙后堂,对着新炒好的一盘腊肉准备压压惊,听到外面震天的喊杀声由远及近,吓得魂飞魄散,手里的筷子都掉地上了。
“总管!快走!唐军…唐军杀进来了!” 几个亲兵连滚带爬冲进来。
“走?往哪走?!”马贵迁面如土色,看着那盘还冒着热气的腊肉,悲从中来,“我的腊肉啊…”
其话音未落,周法明亲自率领的精锐已经踹开了府衙大门!火光中,周法明一眼就看到了穿着总管官服、呆若木鸡站在饭桌旁的马贵迁。
“马总管,好雅兴啊!这深更半夜的,还在加餐?” 周法明提着滴血的横刀,皮笑肉不笑地走近,眼神扫过那盘油汪汪的腊肉,“看来安州府库挺肥啊,马总管油水没少捞?”
马贵迁双腿一软,“噗通”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周总管饶命!周总管饶命!下官…下官愿降!愿降啊!安州…安州献给朝廷!只求…只求总管给条活路!” 他鼻涕眼泪糊了一脸,哪里还有半点总管的样子。
周法明用刀尖挑起一块腊肉,看了看,又嫌弃地甩回盘子里:“啧,肥肉太多。绑了!” 他大手一挥,几个如狼似虎的唐军扑上去,把这位嗜好吃腊肉的总管捆了个结实,像拎待宰的年猪一样拖了出去。
不多时,安州城头,那面“梁”字旗被粗暴地扯下,换上了大唐的旗帜。
捷报飞传长安。对于周法明这种“反正”将领的出色表现,朝廷自然不吝啬褒奖。诏书很快下达:嘉奖周法明忠勇可嘉,赐锦缎五百匹,金带一条,并擢升其子周绍德为散骑常侍(一个荣誉高、实权不大的清贵官职,既示恩宠,也有点留人质的意思)。李渊陛下在诏书里还特意提到周法明“深体朕意,克复要津”,算是官方认证了这次行动的“战略意义”。
至于那位被俘的马贵迁,他的结局就平淡得多。一个贪吃、能力平平的地方降将,既无显赫背景,也无特殊才能。朝廷对这种小角色没什么兴趣,既懒得杀,也懒得用。一道敕令下来:赦免其罪,削职为民,发回原籍看管。马贵迁抱着朝廷赏赐的几匹布帛,灰溜溜地回到了老家。余生大概只能在回忆安州腊肉的滋味中度过了,偶尔对着灶台叹息:“唉,那盘腊肉…还没吃完呢…”
南线的捷报,如同夏日里一阵及时雨,暂时缓解了营州兵变带来的紧张。太极殿里,李渊案头的“魏紫”似乎又舒展了几分花瓣。然而,帝国的烽烟从未真正停歇。
营州的李艺(罗艺)正在厉兵秣马,准备给石世则一个深刻的教训;南方的李孝恭和李靖,正磨刀霍霍,准备顺江而下,直取萧铣的江陵老巢。而刚刚在安州露了一手的周法明,正踌躇满志地看着舆图上安州西边的汉东(今湖北随州等地),琢磨着下一块腊肉…哦不,是下一块该为大唐拿下的地盘在哪里。府衙外,士兵们磨砺兵刃的声音,清晰可闻。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