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拂去了长安城最后的暑气。
却丝毫未能冷却百姓们高涨的热情。
自《大唐周报》刊登“大唐好声音”海选公告,并承诺报销外地选手路费以来。
整个关中乃至更远地方的音乐爱好者,潮水般涌向长安。
短短月余,报名人数竟突破五千之众,远超李青最初的预料。
不过这样也好,虽然只是系统发布的任务,但是李青还是很希望带动大唐音乐事业的发展的。
长安新区,如今更是人满为患。
操着南腔北调的各地口音,怀揣着五花八门的乐器——从传统的琴、瑟、琵琶,到新潮的吉他、贝斯。
长安的客栈家家爆满,新区的如天酒店也是一房难求。
在这个时代,能玩音乐的,大部分都不差这点钱。
而一些追求梦想,想要搏个好未来的人,也被李青安排在了附近工地的简易房内。
“这‘好声音’到底是个啥名堂?真能让平头百姓一唱成名?”
有人看着街上那些背着乐器,眼神中充满憧憬的年轻人,忍不住问道。
而旁边的人,一看就是老长安人了:
“嘿~,那你是不知道去年的骑行大赛。那比赛的第一名,几个月前还是一个吃不饱的小子。后来成了李侯爷身边的亲信了。”
之前提问的人,听了之后也是眼前一亮:
“此话当真?”
“我听小道消息说,陛下本来是打算给前三名封爵呢,被李侯爷给拦住了。”
另外一人神秘兮兮的说道。
时间很快便来到了,海选正式开始的那天。
这天整个新区更是人山人海。
十个海选点前都排起了长龙,一眼望不到头。
有来参赛的人,也有加油助威的人,更多的是来看热闹的人。
李青特意问李世民要来了数百名千牛卫维持秩序,拉起了隔离带,还贴心地设置了茶水供应点。
第一个海选点,设在美食城前的广场上。
临时搭建的简易舞台上,一个穿着绸缎,体态微胖的年轻公子哥,正抱着一把崭新的吉他,声嘶力竭地吼着一首从KTV学来的流行歌曲。
只是那调子,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不知所踪,引得台下观众一阵哄笑。
“下一位!”长孙冲揉了揉耳朵,面无表情地按下了桌上的铃铛。
那公子哥还想再说几句,却被两个身强力壮的保安“请”了下去。
接下来上台的是一个来自乡下的少年,皮肤黝黑,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衣裳,手里拿着一支略显破旧的笛子。
他有些紧张,搓了搓手,对着评委鞠了一躬,然后将笛子凑到嘴边。
悠扬的笛声响起,仿佛将人带到了田埂之上,看到了袅袅炊烟。
曲调简单,却异常纯粹动人。
没错,第一届好声音,并不是跟后世那样,纯唱歌。
毕竟现在大唐正常的音乐水平,还是以演奏乐器为主。
台下渐渐安静下来,连原本有些不耐烦的长孙冲,也微微坐直了身体。
教坊司的乐官闭目倾听,手指在桌上轻轻敲打着节拍。
一曲终了,少年有些忐忑地看着评委。
“你叫什么名字?这曲子叫什么名字?”
教坊司的乐官率先开口。
“俺……俺叫二牛,从蓝田县来的。这曲子是俺放羊时候瞎吹的,没啥名字。”
少年老实巴交地回答。
“有点意思。”长孙冲摸着下巴,“虽然技巧粗糙,但这意境悠远。过了!”
“嗯,音准尚可,气息也稳,有潜力。”
乐官也点了点头。
“乐者,心之声也。此曲虽不华丽,却有真情,可。”
二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愣在当场,直到别人提醒,才咧开大嘴,嘿嘿傻笑着跑下台。
类似的情景,在其他九个海选点同时上演着。
有模仿“二手月季”的乐队,结果吉他跑调,鼓手掉拍,主唱破音,被评委无情淘汰。
有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少女,唱着甜腻的情歌,嗓音却如同蚊子哼哼,惹得观众昏昏欲睡。
也有穿着儒衫的书生,抱着古琴,想要弹奏一曲高山流水,却被周围鼎沸的人声干扰,频频出错,最终摇头叹息离去。
更有一位大嗓门的大汉,上台就吼了一嗓子秦腔,震得评委席上的茶杯嗡嗡作响。
把长孙冲吓了一跳,差点从椅子上摔下去。
评委们哭笑不得,一致认为他更适合去街头卖肉,而不是唱歌。
三小只则拉着李青,在一个又一个海选点之间穿梭,看得是津津有味。
时而捧腹大笑,时而跟着人群一起鼓掌叫好。
“青哥,您看那个!他唱得真好!”李泰指着台上一个抱着琵琶的清秀少年。
少年指法娴熟,嗓音清亮,一首改编过的边塞诗歌,唱得既有古韵,又不失新意。
李青也点了点头,这少年的确有几分功力。
评委席上的乐官和长孙冲都在频频点头,显然十分满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在贞观朝当神豪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我在贞观朝当神豪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