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宁宫的门槛前,内侍们早已躬身侍立,见到各个王爷福晋们过来,忙不迭地高声唱喏通报。
先是恒亲王老五带着福晋和长子弘昇到了。老五身形微胖,脸上总是带着几分和气,一进殿便朗声道:“给皇额娘请安,祝皇额娘福寿绵长!”他身后的福晋也跟着行礼,端庄有度,长子弘昇已长成半大少年,眉眼间有几分乃父的影子,规规矩矩地跟着请安:“孙儿给皇祖母请安,恭祝皇祖母圣寿无疆。”
慧明端坐主位,脸上露出几分和煦之色,抬手道:“都起来吧,弘昇都长这么高了,看着越发稳重了。”
紧接着,敦亲王老十携着福晋,身后跟着两个虎头虎脑的孩子——弘暄和弘俊。老十性子直率,说话带着股爽朗劲儿:“皇额娘,儿子带着媳妇和俩小子给您拜寿了!祝您老天天开心,身子骨比谁都硬朗!”俩孩子被福晋牵着,奶声奶气地跟着喊“给皇祖母请安”,尤其是小一点的弘俊,眼睛骨碌碌地盯着殿上的摆设,好奇得很,惹得慧明嘴角弯了弯:“快把孩子带过来让哀家瞧瞧。”福晋笑着把弘暄和弘俊领到近前,弘暄还能绷着点规矩,弘俊却被慧明凤冠上的珠子吸引,伸手想去摸,被福晋轻轻拍了下手背,他小嘴一撅,倒也没哭闹。慧明见状,从身边的果盘里拿起两颗蜜饯递过去:“拿着吧,乖孩子。”
随后进来的是怡亲王老十三,他怀里抱着个襁褓,福晋跟在一旁,脸上满是初为人母的温柔。老十三脚步轻缓,生怕惊动了怀里的孩子,到了殿中,小心翼翼地行礼:“儿臣给皇额娘请安,祝皇额娘松鹤延年。”他低头看了眼怀里的小家伙,声音放柔了些,“这是儿臣的儿子,带他来给皇额娘见见,沾沾皇额娘的喜气。”
慧明看着那襁褓中露出的小脸蛋,粉嫩的一团,呼吸均匀,心中微动,语气也柔和了许多:“好孩子,快让嬷嬷抱到偏殿去歇着,别在这里受了惊扰。”自有嬷嬷上前,小心地接过孩子。
最后到的是果郡王老十七和他的福晋。果郡王身姿挺拔,脸上带着几分疏离的清俊,他与福晋一同行礼:“儿臣给皇额娘请安,恭贺皇额娘圣寿。”
慧明的目光在他身上淡淡一扫,没什么波澜,只淡淡道:“起来吧。”虽心中存着旧隙,但今日是寿诞,一会儿又是宗亲齐聚的场合,面上的体面总要维持。果郡王福晋是个机灵人,见状忙奉上寿礼,笑着说:“这是儿媳亲手绣的一幅‘松鹤图’,愿太后娘娘福寿安康。”慧明瞥了一眼那绣品,针脚细密,配色雅致,便点点头:“有心了。”
一行人移步至承乾宫,刚踏入宫门,便被满目的喜庆景象包裹。廊下挂满了大红绸缎,随风轻扬,与檐角的鎏金饰物相映,晃得人眼生暖。宫道两侧摆着一溜儿鎏金铜盆,里面燃着松柏枝,香气清冽,混着远处飘来的脂粉香、糕点香,在空气中酿成一团融融暖意。
湖对面的戏台上,正演着《牡丹亭》里的《游园惊梦》。杜丽娘的水袖如云霞翻卷,柳梦梅的唱腔婉转清亮,“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的词句随着风飘过来,慧明听得熟悉,脚步不由慢了些,眼中闪过一丝悠远的笑意。想当年刚入宫时,先帝也曾陪着她在御花园的水榭里听过这出戏,那时的光景,恍如昨日。
“皇额娘瞧着可高兴?这戏班子是儿臣特意让人从江南请来的,唱腔最是地道。”皇后宜修见她驻足,轻声说道。
慧明颔首,目光掠过戏台,转向湖这边早已布置妥当的宴席。临水设了主位,铺着明黄色锦缎,周围是亲王郡王及其家眷的席位,次第排开,井然有序。太监宫女们捧着茶盏、果碟穿梭其间,脚步轻捷,不敢扰了这份热闹。
“难为你费心了。”慧明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暖意,她扶着画梅的手,缓缓走向主位。
各王爷福晋们紧随其后,依次落座。敦亲王老十性子最是热闹,刚坐下便拿起桌上的蜜饯丢进嘴里,含糊道:“这戏唱得好!皇额娘,一会儿可得赏他们些银子!”
他身旁的福晋嗔怪地看了他一眼,又忙向慧明赔笑:“王爷说笑了,还是听太后娘娘的意思。”慧明被他逗笑了,抬手道:“赏,自然要赏。能让哀家听得入神,是他们的本事。”
正说着,果郡王身边的福晋轻声开口:“这《牡丹亭》虽是悲情戏,却也藏着对情分的执着,倒像是应了今日的景——亲人团聚,便是最好的圆满。”她话说得巧,既捧了戏,又点了眼前的和睦。慧明瞥了她一眼,淡淡道:“你倒是会说话。”语气里听不出喜怒,却也没再冷着。
胤禛适时举杯:“今日是皇额娘万寿,儿臣敬皇额娘一杯,愿皇额娘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众人纷纷起身举杯,齐声附和:“恭祝太后娘娘福寿安康!”
慧明端起面前的玉杯,浅酌一口,目光扫过席间一张张或熟悉或年轻的脸庞——稳重的老五,爽朗的老十,温和的老十三,还有虽疏离却也守着规矩的老十七,以及绕在桌旁嬉闹的孩子们……
湖对面的戏还在唱着,水袖翻飞,唱腔悠扬。承乾宫的红绸在风里舞着,酒香、花香、脂粉香混在一起,漫过石阶,漫过湖面,漫到了慧明的心坎。
喜欢甄嬛传之胤禛养母孝懿皇后重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甄嬛传之胤禛养母孝懿皇后重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