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东旭刚忙完上一轮布局,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新的计划就已经在他脑海里酝酿开了。2000年,互联网的浪潮正席卷全球,电脑越来越普及,可操作系统这块,基本被微软牢牢把控着。贾东旭心里清楚,这就好比家里的门锁钥匙掌握在别人手里,指不定哪天就得吃亏。于是,他大手一挥,决定投资成立“国产操作系统实验室”。
虽说贾东旭不是电脑技术出身,但他对技术的敏感度和决心可不一般。他资金投资大部分,还找来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投资人,筹集了一大笔启动资金。钱到位后,又马不停蹄地开始招揽人才。他亲自跑到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跟那些顶尖的计算机专家、程序员们谈心,描绘着国产操作系统的宏伟蓝图,邀请他们加入自己的团队。为了挖到一个技术大拿,他甚至在人家公司门口等了好几个小时,就为了能和对方好好聊聊。
人才聚齐了,贾东旭把自己收集整理的关于操作系统研发的先进技术资料一股脑地交给团队。这些资料可是他费了好大劲,托了好多关系,从国内外各种渠道收集来的,里面包含了操作系统底层架构、算法优化等关键信息。他对团队成员说:“大伙可瞧好了,这些资料就是咱们攻坚的‘秘密武器’,但还得靠大家的本事把它们变成实实在在能用的东西。”
研发过程中,难题一个接着一个。有一次,团队在系统内核的优化上卡了壳,怎么都找不到问题所在。大家连续熬了好几个通宵,眼睛里布满了血丝,气氛也变得特别压抑。贾东旭知道后,把所有人都赶出了实验室,让他们去休息。他自己则留下来,对着资料和代码一点点地琢磨。第二天,等大家回来的时候,贾东旭已经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他兴奋地把大伙召集起来,和大家一起攻克了这个难关。
就这样,熬过了无数个日夜,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尝试,5年之后,实验室终于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国产操作系统研发成功了!那一刻,整个实验室都沸腾了,大家抱在一起欢呼雀跃。贾东旭眼眶也红了,这5年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消息一经传开,整个科技界都震动了。国内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大家都为有了自己的操作系统而感到自豪。但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有人说这系统肯定不如微软的好用,还有人说就是个噱头。贾东旭没有理会这些质疑,他知道,产品好不好,用了才知道。于是,他和团队马不停蹄地进行系统的优化和推广,还和国内的电脑厂商合作,预装国产操作系统,让更多的人能够体验到。
解决了操作系统的问题,贾东旭又把目光投向了芯片领域。他心里明白,芯片可是电子产品的核心,要是被国外卡了脖子,那后果不堪设想。有了研发操作系统的经验,这一次,贾东旭还是老办法,先筹集资金。他到处参加投资峰会、科技论坛,向那些投资人讲述芯片研发的重要性和前景。很多投资人被他的热情和决心打动,纷纷解囊。
钱有了,贾东旭又想起了自己的老东家机械厂。他找到他以前的手下,现在的厂长,和他商量合作升级国产光刻机的事儿。厂长听了,拍着胸脯说:“老厂长啊,你这事儿靠谱,咱厂肯定支持。当年你在厂里就把国产光刻机研发成功了,现在升级更加先进的肯定没问题”
贾东旭把自己收集的关于芯片设计、光刻机制造的先进技术资料交给了合作团队,里面有从国外顶尖科研机构的论文里整理出来的新思路,还有一些行业内未公开的技术要点。他对团队说:“这些资料能帮咱们少走弯路,但咱们不能光靠它,还得有自己的创新,做出真正属于咱们自己的芯片和光刻机。”
芯片研发可比操作系统研发难多了,涉及到的技术领域更广,精度要求也更高。团队在研发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卡脖子”问题,比如光刻精度提不上去、芯片良品率低等等。但贾东旭和团队成员没有放弃,他们不断尝试新的材料、新的工艺,一次又一次地做实验。
为了提高光刻精度,贾东旭带着团队去国外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和国际上的顶尖专家交流学习。回来后,他们把学到的新技术和自己的研发结合起来,经过无数次的调整和优化,终于成功提高了光刻精度。
在这个过程中,资金还是不断地消耗着,有时候甚至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贾东旭自己掏腰包填补资金缺口。他对团队说:“咱们都坚持到这一步了,不能因为钱的问题就放弃,再难咱们也得挺过去。”
经过不懈的努力,国产光刻机升级更新换代终于有了重大突破,虽然和国际最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但已经能够满足国内一些中低端芯片的生产需求。贾东旭和团队没有满足于此,他们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四合院:贾东旭的逆袭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四合院:贾东旭的逆袭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