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功臣请封!
眼下外患已平,天下安定,接下来卫霍便需要改革内部了!
封建王朝的种种弊端,卫霍必须以一己之力扫除!
让现代的优良风气吹进来,让这些封建余孽通通的扫向地狱!
不过心急热不成热豆腐,一代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卫霍知道以自己这一代人的力量,注定无法让大昭国一下子蜕变成为一个现代文明国家。
但只要打好底子,定好制度,将文明和民主的种子洒向人心,日后没准就能萌芽开花!让下一代,下下一代的人,去将大昭改造的更好。
这大昭,或许也能摆脱三百年王朝必定覆灭的铁律,活出新一世!
即使没有,那就算大昭亡了,九州也能更加的璀璨文明!
日后,或许就不是西方拿着坚船利炮打开九州的国门,要求九州当狗了。
而是九州主动开着坚船利炮,打开西方的国门,美其名曰让他们开门做生意!
但还不等卫霍有所行动,大臣们便纷纷上书,让卫霍大封功臣。
毕竟,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打天下其实就是一门生意。
现在生意做大了,自然要排队分果果。
卫霍作为天子分到最大的果树,而其他臣子自然也要分点果子,不然谁给你卖命。
卫霍翻着奏折,基本上朝廷一二品的大员都上书了。
毕竟,朝廷的文官经过几轮清洗后,现在的一二品大员基本都和卫家军关系匪浅,很多都是卫家军以前的文职官员出身。
尤其大昭的宰相,本身就是最大的卫家军文官——辛无忌。
因此,这些官员自然替卫家军的那些将领讨封,好让彼此之间形成更大强大的利益集团。
这些集团的形成倒不见得是为了造反,历朝历代都有。
比如明初的淮西集团,唐初的陇西集团,汉初的丰沛集团。
但绝对是皇权的阻力,而且也会令阶级越来越固化,让这群人的子孙后代,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为所欲为!
卫霍翻着奏折,只见臣礼部尚书杨文渊谨奏:“陛下神武天纵,扫平六合,今四海归一,当酬功臣以彰圣德。昔汉高祖定鼎,封韩信为王;唐太宗开国,赐李靖国公。今大昭将士浴血奋战,若不厚赏,恐寒天下豪杰之心。”
伏请陛下:“一、封五虎上将韩忠将军,林铁牛将军,刘伯文将军,耶律才将军,燕小乙将军为万户侯,赐良田万亩,世袭罔替!”
“二、丞相辛无忌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虽无具体军功,但实为军功第一!请陛下擢丞相辛无忌为镇国公,食邑两万户,世袭罔替!”
“三、其余诸将,按战功授侯、伯之爵,使将士知陛下不负汗马之功。”
“伏惟圣裁!”
卫霍见了面无反应,继续翻阅下一份奏折,只见奏折上赫然写着:臣兵部尚书周德威顿首再拜:
“陛下虽天威赫赫,然天下初定,尤需以爵禄羁縻骁将。昔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尚赐田宅金帛;今大昭将士功高盖世,岂可无封?”
臣请:“一、设五等世爵,仿周制以安功臣之心!”
“二、赐丹书铁券,免功臣三代死罪!”
“三、允功臣子弟荫补入仕,使将门永沐皇恩。”
“鸟尽弓藏,古来寒心!愿陛下效光武云台之典,绘功臣像于凌烟阁,则天下归心矣!”
上一个要求封万户,世袭罔替。这一个又要求赐丹书铁券,让功臣免死了。
卫霍着实无奈至极,只好继续翻阅下一份奏折。
谁料下一份奏折更过分,赫然写着:“臣户部尚书徐世安冒死上谏:
“今查抄辽国皇庄三十万顷,逆产无主。若尽归国库,恐伤将士之心。臣请:
“一、分辽国膏腴之地予功臣!”
“二、以战俘为功臣家奴,免其徭役!”
“三、许功臣开矿铸钱,共享利权。”
这个更离谱,都给功臣铸币权了,那干脆这天下都让给这些功臣得了。
卫霍又陆续翻了几个奏折,还有说让卫霍立军官世袭制,父死子继统领旧部的。
总之就是不断的给功臣们增加权力。
让他们成为新的“权贵世家”,卫霍与这些权贵世家共天下!
怪不得说打天下难,坐天下更难。
骄兵悍将,利益集团,相互联姻,各种结盟,各种盘根错节。即使是开国之君,有时候都无比头疼。
强如刘邦,也只是铲除了几个异性王,对于功臣集团也无法动手,让其继续掌握实权。汉初的宰相,全部出自功臣集团,权利极大。
以至于在吕后死后,功臣集团直接造反,杀光了刘盈的后代,还说那不是刘盈的亲儿子,自己重新拥戴了一个皇帝……
唐太宗倒是没有怎么对付功臣集团,因为他自身就是最大的功臣集团,所以他造了他老子的反,让李渊成为了存在感最低的开国之君。也亏得李世民姓李,不然他就是造反成功的韩信,立马让唐代一世而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