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岛。
暮色像浸透了墨汁的棉絮,沉沉压在连绵的峰峦之上。
明军的营帐如白色的蜂巢,沿着陡峭的山脊线铺陈开去,从山脚仰望时,仿佛整条山脉都披上了一层流动的云甲。
中央军帐悬着面大大的明字大旗,被山风扯得猎猎作响。
帐外巡逻的队伍踩着结霜的土地走过,甲胄上凝结的白霜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他们腰间的水囊碰撞着发出轻响,却没人注意到崖底的溪流正悄悄改变着流速。
中军大帐内。
宁王朱权正与顾成一同商议着接下来的对倭作战规划。
就在昨日,顾成所带领的一万多人,登上了倭岛。
并与宁王的队伍汇合。
顾成捋了捋花白的胡子,开口道:
“不知宁王对待接下来的作战,有何计划?”
顾成虽作战经验丰富,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可对于眼前的局势了解,肯定没有已经跟倭兵接连打了几场仗的宁王熟悉。
再加上他清楚宁王本身的行军作战能力
因此,
眼下他打算先询问宁王接下来的作战计划,再做打算。
听取之后,若有不足的地方,他可以指点一二;
也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使其更加完善。
宁王从桌案上拿出一摞在倭岛收集到的信息、与作战方面思路,递给了顾成,然后开口道:
“我没有登上倭岛之前的计划,是对倭国国王实行斩首,然后扶持一个新的国王,在倭岛来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
“但是没想到,如今的倭岛在幕府的统领下如此不堪!中央大权衰落,各地诸侯割据,现在的形势反倒跟我华夏战国时期的分布相当,周王室衰落、诸侯王割据!”
“因此,为了保证大明异地取矿不被打扰,我决定尽可能解除他们的武装,先将倭岛上面的有生力量,剿灭一波,给大明取矿打造一个安全环境!”
宁王的这个计策,跟秦灭六国时候的思想很像。
为何在大秦前期,打的都是兼并战,而在大秦后期,打的都是歼灭战?
原因很简单,生存压力倒逼,必须摧毁对手的战争潜力。
战国初期,秦国被六国视为‘西戎’,常遭合纵围堵。
此时的秦国若仅追求‘夺地’,缺乏足够的国力守住新占领土,反而可能因分散兵力被反击。
因此,‘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成为关键。
通过消灭对手的士兵,尤其是精锐,直接削弱其军事能力,使其无力再组织进攻或参与合纵。
总的来说秦国前期的歼灭战,是弱小时期的以战养战、削弱强敌生存策略,核心是打实力;
后期的攻城战,是强国时期兼并六国、建立统治的统一策略,核心是打领土。
两者并非对立。
而是秦国根据自身国力、对手实力、战略目标的变化,对战争手段做出的最优选择。
最终,通过歼灭战摧毁六国的抵抗能力,通过攻城战完成领土的实际占领,共同推动了秦朝的统一。
如今大明带入的是战国时期‘大秦’的角色。
大明士卒虽装备精良,又有着红衣大炮的加持,整体战力上,碾压倭岛军队。
但怎么说这都是一场异地作战,还是一场远离大明本土数千里的异地作战。
粮食什么的……可以就地征收。
一些后勤,也可以在倭岛征集一些伪军,拿着刀架在他们的脖子上,让他们去做。
不过到了前线厮杀,终究还得靠明军自己亲自动手。
要知道,自古以来,在没能彻底收服一个异族之前,从没出现过依靠异族兵力作战的先例。
毕竟到了战场上,那些归降的异族士兵若是突然临阵倒戈,不仅会瓦解己方士气,更可能让大军陷入腹背受敌的绝境。
这样的风险实在太大。
像宁王这样身经百战、深谙战场凶险的将领,自然绝不会做出这种冒险的决定。
好在,大明军队对于倭兵来说,是碾压的存在。
因此只要给宁王一次战机,一个使他复刻白起在长平那惊天动地的战机。将倭岛那四十万披甲之士尽数围歼于绝地,用铁血手段彻底碾碎其有生力量。
那么这一战便足以敲断倭岛十五年内再生的筋骨。
届时,
明廷的龙旗将在岛屿各处猎猎作响,明军只需凭借此战积攒的威慑力,便能在每一寸土地上稳稳攥住话语权。
让那些曾桀骜不驯的岛民,再不敢有半分异动。
老老实实为大明挖矿。
可明军说到底也只有一万多人,后勤等等船上的其他人数加起来,满打满算也才一万五。
想要坑杀四十万倭岛士卒,难度太大。
哪怕宁王已为此制作好了相关的计策,可还是拿不定主意。
顾成的到来,让朱权信心大增。
顾成的命令好像与他的不太一样,像是在倭岛上打造出一个什么太阳……神明……之类的。
这些朱权不清楚。
但他清楚的是,他们二者的目标一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