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儿听到宝钗这么问,心里更是慌得不行,又不知道该怎么说,只能偷偷观察宝钗的反应。 就见宝钗又笑着问五儿:“你听见二爷睡梦中和人说话了吗?”宝玉一听,坐不住了,找了个借口就走开了。五儿脸涨得通红,只能含含糊糊地说:“前半夜好像说了几句,我也没听真切。什么‘担了虚名’,又说什么‘没打正经主意’,我也听不懂,就劝着二爷睡了。后来我也睡了,不知道二爷还说没说。”
宝钗低头想了想:“听这话,明显是为了黛玉的事。可总让他在外面睡,只怕他心思不正,招惹些花妖狐媚的东西。而且他这旧病,本就是因为对姊妹们感情太重,看来得想办法转移他的心意,才能避免出事。”想到这儿,宝钗不禁脸也红了,也有些尴尬地进房梳洗去了。 再说说贾母,这两天因为高兴,稍微多吃了一些,这天晚上就觉得不太舒服,第二天胸口就感觉饱闷。鸳鸯等人想告诉贾政,贾母却不让说,还说:“我这两天嘴馋,吃多了点儿,饿一顿就好了。你们可别吵吵嚷嚷的。”于是鸳鸯她们就没告诉别人。 这天晚上,宝玉回到自己屋里,看见宝钗刚从贾母和王夫人那里请安回来。宝玉想起早上的事,心里觉得有些羞愧。宝钗看他这样,也明白他不好意思,心里想着:“他是个重情重义的痴情人,要治好他的心病,还得用痴情的办法。”
想了一会儿,就问宝玉:“你今晚还打算在外面睡吗?”宝玉自觉没趣,便说:“里间外间反正都一样。”宝钗还想再说,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袭人在一旁说道:“哎呀,这是什么道理呀。我才不信在外面能睡得那么安稳!”五儿听到这话,赶紧接口说:“二爷在外面睡,别的倒没什么,就是爱说梦话,说得让人摸不着头脑,我们也不敢反驳他。”袭人便说:“我今天挪到床上睡睡,看看他还说不说梦话。
你们把二爷的铺盖铺在里间就行了。”宝钗听了,也没说什么。宝玉自己本来就觉得愧疚,哪还有反驳的余地,就听从安排,把东西搬进了里间。 一方面,宝玉心里愧疚,想安慰宝钗;另一方面,宝钗担心宝玉因为思念成疾,所以就对他和颜悦色,想让他感觉亲近些,好实施自己“移花接木”的计划。于是当晚,袭人果然挪到了别的地方睡。宝玉因为心里愧疚,宝钗又想笼络宝玉的心,自从宝钗嫁过来,到今天两人才算是如鱼得水,恩爱缠绵起来,这就是所谓“二五之精妙合而凝”的情景了,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到了第二天,宝玉和宝钗一起起床,宝玉梳洗完毕后,先去了贾母那里。贾母因为疼爱宝玉,又觉得宝钗孝顺,突然想起了一件东西,就叫鸳鸯打开箱子,取出了祖上遗留下来的一个汉玉玦。这玉玦虽然比不上宝玉那块玉石,但挂在身上也是件稀罕物。 鸳鸯把玉玦找出来递给贾母,说道:“这东西我好像从来没见过,老太太这么多年了还记得这么清楚,说在哪个箱子的哪个匣子里装着,我按您说的一找就找出来了。您怎么突然想把它拿出来呀?”贾母说:“你哪里知道,这块玉还是你祖爷爷给我们老太爷的,老太爷疼我,我临出嫁的时候,他把我叫过去,亲手把这块玉递给了我。还说:‘这玉是汉代的东西,很贵重,你拿着它就像看到我一样。’
我那时候还小,拿到手也没当回事,就放在箱子里了。到了咱们家,我看家里的东西这么多,这玉也不算什么,就一直没戴过,这一放就是六十多年。今儿看宝玉这么孝顺,他又丢了一块玉,所以想着拿出来给他,也算是祖上的心意。” 不一会儿,宝玉过来请安,贾母很高兴地说:“你过来,我给你看件东西。”宝玉走到床前,贾母把那块汉玉玦递给了他。宝玉接过一看,这玉有三寸见方,形状像个甜瓜,上面还有红晕,做工十分精致,不禁连连称赞。贾母说:“你喜欢吗?这是我祖爷爷传给我的,现在我传给你。”
宝玉笑着请安道谢,又拿着玉说要拿去给母亲看看。贾母说:“你拿去给你太太看,她要是告诉你老子,又该说我疼儿子不如疼孙子了。他们都没见过这玉呢。”宝玉笑着出去了。宝钗等人又说了几句话,也告辞离开了。
从那以后,贾母连续两天都吃不下东西,胸口一直感觉憋闷难受,还时不时头晕目眩,咳嗽个不停。邢夫人、王夫人和凤姐等人前来请安,看到贾母精神状态还算不错,就只是让人去告诉贾政,让他立刻过来请安。贾政来了之后,马上请了大夫来给贾母把脉。 没过多久,大夫到了,给贾母诊完脉后说,上了年纪的人,因为饮食不规律,又受了些风寒,稍微吃点消食、发散风寒的药就会好。大夫开了药方,贾政看了看,发现都是些常用的药,就命人煎好给贾母服用。 在这之后,贾政早晚都会来给贾母请安,可一连三天过去了,贾母的病情却丝毫没有减轻。贾政于是吩咐贾琏:“你去打听一下,找个好大夫,赶紧请过来给老太太看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白话红楼梦:精编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白话红楼梦:精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